- 五德國小
」,學區包括澎南地區的7個里;民國40年(1951)9月成立嵵裡分校,民國43年(1954)9月改名為「馬公鎮五德國民學 ....
- 威靈宮
太平洋戰爭時善堂曾一度被禁止,民國40年(1951)改名為「同化社向善堂」,由許超然之子許貞吉協助,著作1部《覺醒金篇》 ....
- 五德東碼頭
條內海航線的營運逐漸受到影響。民國40年(1951)澎湖縣公共汽車管理處開始經營馬公與五德之間的公路客運以後,五德的內海 ....
- 五德里
十五年與山水合併,改稱水塢里,民國四十年為實施地方自治選舉,又獨立改名為「五德里」。根據在地居民口述,是因為雞有五德:司 ....
- 五德衛生室
(蔡平立1984:577),在民國40年(1951)3月2日開始營運。75民國42年(1953)9月5日在五德里新建一棟 ....
- 五德派出所
舍,負責澎南7里的治安工作;到民國40年(1951)3月才更名為「五德派出所」。後來派出所的編制逐漸擴增為有7名警員、1 ....
- 井垵里
期曾與嵵裡里合稱為「嵵垵里」;民國四十年獨立,稱之為「井垵里」。
根據耆老囗述,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井仔垵有一 ....
- 嵵裡國小
源|續修澎湖縣志(教育志)
民國40年9月5日,五德國民學校於嵵裡里與井垵里之狹長陸連島地區設立分校,本校於焉開始。民 ....
- 嵵裡里
初期曾與井垵里合稱「嵵垵里」,民國四十年又改回「嵵裡里」。民居大都集中在澎廿五號縣道西側;西邊緊鄰青灣的軍營區;農地甚少 ....
- 淺香丸遺塚
屍處做成一個長方形的水泥台,到民國40年(1951)左右日本政府才派人來把那些骨骸清理出來,運回日本。
資訊引用|馬公 ....
- 風櫃里
170人,之後的10年之間除了民國40年和44年出現小微幅的減少之外,其餘各年都略有增加,到46年已增加到1,302人。 ....
- 交通船待合所
,待合所也由海防部隊繼續使用。民國40年(1951)左右交通船多在早上7時由風櫃開馬公,停靠在第一漁港的建成旅社前面;1 ....
- 風櫃漁港安檢所
73-1號)借給海防部隊使用。民國40年(1951)左右風櫃里共設有東港、西港兩個漁檢站,分別佔(借)用金王殿及三官廟左 ....
- 警察駐在所
的管區,戰後由五德派出所管轄。民國40年(1951)因為海防部隊常對漁船出入百般刁難,有的軍人還會到漁船強取漁獲,漁民向 ....
- 桶盤里
多而和虎井合併為「虎桶里」,到民國40年(1951)才獨立為「桶盤里」,面積約0.3439平方公里,人口有532人,也是 ....
- 虎井里
初期先和桶盤合併為「虎桶里」,民國40年(1951)實施地方自治時才獨立為「虎井里」,成為馬公鎮的兩個離島里之一,面積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