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類:
產業
漁業
傳統漁法
類:
產業
漁業
漁法技術
區:
馬公市
山水里
山水里漁業
───
山水地曳網漁業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山水牽罟
-
山水里
的
地曳網
(
牽罟
)非常有名,最早有10組(每一組約有10位股東),
昭和5年
(1932)
剩下5組;戰後又逐年增加,到
民國40年
(1951)
已增加為16組(東寮13組、西寮3組)。漁場就在聚落南側的沙岸外,每年的農曆12月29日各網組都會派人到公廟,以抽籤的方式來決定使用網位的順序;網位從
豬母水山
依籤序向東排列,最東側約到現在的漁港碼頭。
山水
南岸海域距離海岸約30公尺以後就愈行愈深,是一個標準的
地曳網
拖場,只要是北風天,不分潮汐都可以作業,漁獲以黃昏時比較好。
-
作業時使用一艘平頭舢舨,載4個漁夫,兩人搖櫓(大櫓、小櫓各1人),兩人放網,從東端下網圍成半圈,到西端上岸,再由等在岸上的兩組人合力把網具拉到沙灘上來取魚。下網時會派老經驗的漁夫站在
豬母水山
或
觀音山
上指揮,據說漁獲多的時候曾經有過一網數千台斤的紀錄。漁獲的分配是先扣除網份和船仔份,剩下的再分配給拉網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參加),16歲以上的人都可以分得1份(郭金龍等1996:71)。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3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2-07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三輯山水里五德里
|
第70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顯濟殿重建誌
|
尖山村
|
文物
洪春立:旅外湖西鄉尖山村詩人
|
尖山村
|
人物
尖山村頂寮大路碑誌
|
尖山村
|
文物
沙港與海豚
|
沙港村
|
漁業
第二八號陸軍省澎湖島要塞第三地帶標
|
湖東村
|
文物
請ū-tsàn守牛牢
|
許家村
|
諺語
綏及萬方匾
|
赤崁村
|
文物
鄉賢匾
|
瓦硐村
|
文物
懷遠將軍誥命文匾
|
瓦硐村
|
文物
懷遠將軍匾
|
瓦硐村
|
文物
車船處車輛調度中心
|
光明里
|
建築
祀壇
|
光明里
|
寺廟
顯濟殿重建誌
|
尖山村
|
文物
洪春立:旅外湖西鄉尖山村詩人
|
尖山村
|
人物
風災
|
環境
下寮甲
|
尖山村
|
地名
尖山村頂寮大路碑誌
|
尖山村
|
文物
頂寮
|
尖山村
|
地名
沙港村
|
沙港村
|
聚落
沙港與海豚
|
沙港村
|
漁業
知識平台|影像總數
55,443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