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交通船待合所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早年澎湖的陸上交通還很原始,人們外出多靠步行,有舟楫之利的地方則靠人力加風帆的舢舨來往。風櫃雖然位在澎湖本島上,但是以前的陸上交通,到馬公一趟就要花3個小時,因此要到馬公的居民大多利用船筏。昭和12年(1937)以後開始有由官方補助燃料費的民營機動船,經營風櫃馬公之間的定期航班船;第一艘交通船是馬公南甲人(當時的人稱他為「良仔」)經營的「共同丸」,每天往返一次;當時澎湖廳曾在現在的風櫃東漁港興建一間「待合所」,做為人貨出入的檢查站兼候船室(照片5-6)。戰後初期又有高自茂(船名不詳)、銀河(船主先後分別是趙文邦、顏同)、新來發及安通等交通船加入營運,待合所也由海防部隊繼續使用。民國40年(1951)左右交通船多在早上7時由風櫃馬公,停靠在第一漁港的建成旅社前面;11時再由馬公回到現在的風櫃東漁港(以前稱為北港)上岸,乘客每人收費1.5元。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5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25。知識更新|2021-11-2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