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金生堂藥鋪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隱藏資訊

歷史沿革|陳佛知又名陳金生,生於大正5年(1916),13歲時赴台南向叔叔陳標學習書寫,陳標生於,於大正赴台南,於地開立藥鋪,又具深厚武術基礎,當地人稱之「澎湖先」。
-
陳金生赴台南後,陳標令其侄子開始抄寫藥方,騙之想學書寫必先習練藥方,陳標主要用意在於傳弟子,昭和年返回澎湖,當時山水等地傳染病(天狗熱)不斷,陳金生身無分文無法購買藥材,所幸開藥方偕同居民至馬公藥鋪開藥,病情大為好轉。民國36年(1947),興起開立藥鋪念頭,並標會開「金生堂藥鋪」。目前係陳金生之子陳八龍掌管藥鋪工作並居住於此。
-
登錄理由|(一)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山水金生堂藥舖創建於1890年,藥舖創業於1947年。目前所有權人仍居住其間持續傳承營運中,反應了區域產業文化,可謂活的歷史建築。(二)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山水金生堂藥舖為當地百年建築,並為地方代表性建構,空間簡雅高敞,並以藥舖為主題的楹聯作為精神構飾,傳統與現代協調融合。(三)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本建築在百年前建構之時,即為山水村落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空間配置簡雅簡樸,充份反應澎湖民間樸素簡約的島嶼美學風貌。(四)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在維繫歷史建築傳統美學的過程中,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生堂陳家後代能將祖業傳產保存完好,並樂業其中,值得作為現代澎湖人學習觀摩榜樣。
-
外觀特徵|一、本建築在百年前建構之時,即為山水村落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二、全棟建物皆以硓𥑮石材建構,整修過程仍保有原始格局風貌與裝飾美學風格。三、建築牆構為清代,戰後整修。大厝身改建加高的痕跡,記錄其歷時性歷程及過往改建的規制。
-
室內特徵|一、空間配置簡雅簡樸,充份反應澎湖民間樸素簡約的島嶼美學風貌。二、以藥舖為主題的門楹聯作為精神構飾,傳統與現代協調融合。三、門牆鑲有「青囊萬卷」等裝飾,富書香、藝術氣息。
-
資訊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頁
-
金生中藥房的創始人陳佛知(1916年生)小時候讀過6年私塾,13歲到臺南縣將軍鄉跟叔公陳標學習中醫8年。21歲回澎湖結婚後先從事漁產加工累積資本,後來又到臺南學習中醫,民國40年(1951)回澎湖,在山水里71號以陳標幫他取的偏名「金生」為店名,開設藥房,主研內科、小兒科,專攻小孩推拿。陳標不僅是中醫師也是一位漢文老師,陳佛知在山水開店時陳標曾經以「金橘井中宛然妙藥、生林杏內無異靈丹」對聯相贈,目前已成了金生堂大門的門聯。
-
陳佛知的長子陳文胡(1939年生)也長期跟隨父親學習中醫藥,民國53年(1964)陳文胡自認技術已成熟,徵得父親同意到虎井開設「金山中藥房」,陳佛知偶而也會到虎井關心金山中藥房的經營狀況。民國55年(1966)陳文胡把金山中藥房遷回鎖港,因為和父親的藥房只隔一個村里,客源重疊性太高,而在民國65年(1976)遷到馬公市中興路,最後又遷到馬公市新村路2號;陳佛知在民國87年(1998)過世後,金生堂由第八個兒子陳八龍繼承。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