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淺香丸遺塚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日本在昭和16年(1941)底向美、英等同盟國宣戰之前,就派有大批的艦艇到澎湖來進行補給備戰;後來隨著太平洋戰局的吃緊,更不斷的有受損的軍艦開到馬公要港部來進行搶修。昭和19年(1944)10月12日(農曆8月26日)早晨盟軍第一次空襲馬公港時,有4架美國軍機從風櫃(一說山水)飛向要港部;當時正停泊在風櫃滬角鼻」北方海域等待修理船舵的日艦「淺香丸」首先開砲迎擊,不久船尾就被擊中而逐斷下沈。當日軍要將機關砲移到船頭繼續扺抗時,船頭又中彈而整個沈沒;少數倖存者則游泳到要港部的航海工場前架設陣地準備繼續應戰,最後都被炸彈擊中而全部喪生。而正在船塢中待修的驅逐艦「響」也不斷的發射25公厘機關砲迎戰,雙方交火約20分鐘,據說事後清除艦上用過的彈殼和彈箱,卻整整裝了兩部卡車(黃有興2004:56、78-80、150)。據說那一天的天氣相當冷,淺香丸罹難的日軍屍體都四肢捲曲的漂到岸邊,由風櫃的警防團(類似戰後的民防團)將屍體就近埋在海邊(沒有使用棺木)。後來日本軍方由當時的警防團的團長陳登進帶領去指認埋葬地點,把埋屍處做成一個長方形的水泥台,到民國40年(1951)左右日本政府才派人來把那些骨骸清理出來,運回日本。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5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