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澎湖第一號井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日治時期馬公要港部起先都是利用經過蒸餾的海水來做為飲用水,可是由於水量有限,無法滿足官兵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也開始探索開發地下水的可能性;但是經過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地質學教授的調查之後,卻被斷言為「不可能」。當時有一位日本人田永恭平很不以為然,向海軍建議嘗試用一根支柱裝上巨大的竹弓,竹弓上用繩子垂吊一支鋼管,再接上挖鑿用的鑽頭,利用振動的原理來挖井。結果一直挖到300公尺左右才遇到水源,大約歷時兩年才告完成,稱為海軍第一號井(劉寧顏2004:90);此後又陸續增挖水井,先後挖成了6口之多。
-
海軍第一號井早期用壓縮機抽水,有兩部機器輪流使用,先送風增壓讓水噴出來,因為很像鴉片煙管,曾被工作人員戲稱為「鴉片井」。當時機器的皮帶寛約1尺,厚度約5分,分兩班24小時不停的運轉,出水量並不穩定;到6口水井挖成之後,才將6口深水井集中到「幫浦所」的水池內,等水滿之後先抽到水塔內,再分送給海軍軍區各單位使用(高啟進2004:95)(照片5-8、5-9)。民國40年(1951)之後改用抽水馬達,目前1小時可以抽900噸井水,水質相當良好(劉寧顏2004:91)。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知識建檔|2021-02-2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