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嶼特設見張所

花嶼特設見張所|影像來源:吳令丞。拍攝日期:2019-04-05(星期五)

特設見張所

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經中華民國華侵略的日本,為了預謀對英、美各國全面開戰(即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事前就在本土與各海外殖民地積極整軍備戰。在陸地防空方面,日本海軍遍地設置的「特設見張所」和防空砲臺,便是典型的例子。而當時的澎湖群島身為殖民地,又位處台灣海峽要衝,是支援對華作戰的前進跳板,自然也大量建造這類設施。
-
「特設見張所」和防空砲臺,兩者的關係就像眼睛和拳頭。前者是基層防空哨戒單位,負責監視來襲的敵機,並通知軍民疏散、引導友軍開火迎擊,而防空砲臺就是基層對空火力的來源。因此見張所的附近,通常也有營舍、指揮所、防空砲臺,有些防空砲臺則又設有自己的見張所,可見實際上仍會視任務需要而調整設施。
-
「特設見張所」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依據性質的差異、裝備的不同,可細分為六種:
-
甲種特設見張所:配備有線電、無線電通訊設備。
-
乙種特設見張所:只配備有線電通訊設備。
-
丙種特設見張所:只配備無線電通訊設備。
-
丁種特設見張所:早期配備對空探照燈和空中聽音機,後期以電波探信儀(簡稱電探,也就是雷達)取代空中聽音機,並繼續沿用對空探照燈。
-
戊種特設見張所:配備電探(雷達),乃是空中飛機的監視所。
-
辛種特設見張所,配備電探(雷達),是水上飛機的監視所。
-
根據1944年昭和19年)5月份〈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顯示,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在澎湖測天島東吉嶼花嶼等地設有特設見張所,另外在大案山烏崁圓頂、東鼻頭等地,則設有防空砲臺。此外白沙、虎頭、竹篙三處原本也設有防空砲臺,不過隨著戰情的變化,到了1942(昭和17)年4月時就被裁撤,原有的各式裝備則一併撤除,到了大戰結束前也沒有重新裝設回去。
-
這些特設見張所與防空砲臺,在1941(昭和16)年11月到1943(昭和18)年4月間,是由日本海軍「馬公警備府」所轄,之後又隨著馬公警備府降編為「高雄警備府」轄下的「馬公特別根據地隊」,成為其麾下的部隊。以下綜合1941到1944年間每個月的〈馬公警備府戰時日誌〉與〈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1945(昭和20)年11月〈馬公方面根拠地隊関係国有財産営造物引渡目録〉等資料,一一簡介:
-
一、測天島特設見張所:位於測天島海軍基地,詳細位置不明,屬於戊種特設見張所。設有見張所,也配備有電探,可偵測空中動態。電探的型號為三式一號電探三型(又稱為一号三型電探、13号電探)。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
-
二、東吉見張所:位於東吉島,可能在目前氣象站的高地上,屬於丙種特設見張所。配備無線電通訊設備。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
-
三、花嶼見張所:位於花嶼,可能位於花嶼國小東方的小高地山頭上,屬於丙種特設見張所。配備無線電通訊設備。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
-
澎湖日本海軍設立的特設見張所除了上述三座之外,在當時西嶼庄役場(今西嶼鄉公所)附近的山仔頭上,也有一座文獻未記載的見張所,暫時稱為小池角特設見張所,至今依然大致保存完好。至於日本海軍的防空砲臺,則有至少下列七座可考。
-
一、大案山防空砲臺:
-
位於測天島海軍基地。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此地配備1具九○式二型空中聽音機、1座斯式九○糎探照燈、1座八糎高角雙眼望遠鏡、2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一高角射擊盤、1座武式二米半高角測距儀,以及1具六倍雙眼望遠鏡。人員編制有准士官以上1名、下士官兵33名,共34名。此處沒有另外設置見張所,可能是就近由測天島的特設見張所引導對空射擊。
-
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大案山砲臺的各類營造物遭受了程度不一的損毀,高角砲則沒有在移交紀錄中。目前大案山砲臺原址仍在海軍馬公基地內,可能已經拆除改建為其他用途。
-
二、烏崁防空砲臺:
-
位於馬公烏崁海邊。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此地配備為1具九○式一型空中聽音機、1具須式百十糎對空探照燈、4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二高角射擊盤,並配發1座十二糎雙眼望遠鏡、1具六倍雙眼望遠鏡。人員編制為准士官以上1名、下士官兵45名,共46名。此處的指揮所也兼作見張所使用。
-
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烏崁防空砲臺只有兵舍破損,其他營造物狀況大致良好,另外還移交了1門十二糎砲、1門八糎砲,都是作為平射砲使用。目前烏崁海邊的民間瓦斯分裝場一帶,就是在防空砲臺的原址上。
-
三、圓頂(円頂)防空砲臺:
-
位於澎南半島的大山堡壘上,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此地沒有配備空中聽音機,但有1具斯式百五十糎探照燈、4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二高角射擊盤、1座武式二米高角測距儀,並配發1座八糎高角雙眼望遠鏡、1座十二糎雙眼望遠鏡。人員編制為准士官以上1名(由大案山防空砲臺長兼任)、下士官兵41名,共42名。此地有各自獨立的見張所、指揮所。
-
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圓頂防空砲臺的各類營造物狀況大致完好,只有兵舍受損,高角砲則沒有在移交紀錄中。大山堡壘在國軍撤防之後,周遭一度被開闢為青灣仙人掌公園,但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目前此處無人進出。
-
四、東鼻頭(小頭角)防空砲臺:
-
位於西嶼東鼻頭(小頭角)海岸岬角上,西嶼東台外側,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此地沒有配備空中聽音機,但有1具須式九○糎探照燈、2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一高角射擊盤,並配發1座十二糎高角雙眼望遠鏡、1具七倍雙眼望遠鏡。人員編制為准士官以上1名、下士官兵26名,共27名。此處有各自獨立的見張所、指揮所
-
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東鼻頭防空砲臺的各類營造物狀況大致完好,只有兵舍、烹炊所與浴場受損,另外還移交了1門十二糎高角砲,作為平射砲使用。目前此處隱沒在西嶼東台外側的荒煙蔓草裡。
-
五、白沙(白砂)防空砲臺:
-
位於白沙島後寮以北的煙墩山(瞭望山)上,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此地配備有1具九○式二型空中聽音機、1具須式九○式探照燈、2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二高角射擊盤,並配發1座八糎高角雙眼望遠鏡。人員編制為准士官以上1名、下士官兵26名,共27名。此處的指揮所也兼見張所使用。
-
1942(昭和17)年4月時,白沙防空砲臺因應當時的戰況而被裁撤,各式裝備一併撤除,到了終戰前並未重新裝設回去。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此處的各類營造物狀況都保持完好。目前砲臺遺址仍在軍方管制區內,無法任意進出,可能已經拆除改建了。
-
六、竹篙灣防空砲臺:
-
位於西嶼竹篙灣西方高地上。此砲臺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配備有1具九○式一型空中聽音機、1具須式九○式探照燈、2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二高角射擊盤、1具雙眼式二米高角測距儀,並配發1座八糎高角雙眼望遠鏡。人員編制為准士官以上1名(由東鼻頭防空砲臺長兼任)、下士官兵42名,共43名。此處的指揮所也兼見張所使用。
-
1942(昭和17)年4月時,竹篙灣防空砲臺因應當時的戰況而被裁撤,各式裝備一併撤除,終戰前雖有當作見張所重新運用的紀錄,但並沒有恢復原有的裝備。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此處的各類營造物狀況都保持完好,國軍接收之後稱為繼光營區,多年後撤防,原處目前開闢為停車場。
-
七、虎頭防空砲臺:
-
位於湖西青螺虎頭山上,最晚在1941(昭和16)年12月即已設立。當時此地設有指揮所兼見張所,配備1具仮称ヱ式空中聴測装置、2門八糎高角砲、1具八九式改二高角射擊盤、1座十二糎雙眼望遠鏡,以及1具六倍雙眼望遠鏡。此處的指揮所也兼見張所使用。
-
1942(昭和17)年4月時,虎頭防空砲臺因應當時的戰況而被裁撤,各式裝備一併撤除,到了1945年時曾有當作見張所重新運用的紀錄,但並未恢復原有的裝備。在戰後日軍移交給國軍的財產清冊裡,此處的各類營造物狀況都保持完好。目前青螺虎頭山一帶為防風林地,防空砲臺原址狀況不明。
-
二戰結束、日本投降之後,澎湖各地的軍事設施由國軍一一接收,原先日本海軍特設見張所、防空砲臺遺址,隨著時代的演變、軍事科技的進步,以及調整防衛策略之下,目前多已消失在時光洪流裡,它們雖然並無傳說中日軍埋藏的黃金,卻都是大時代裡小人物的舞臺,見證當年的烽煙,更是歷史裡重要的角落。
-
作者|吳令丞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