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公第三漁港
馬公第三漁港規劃於民國69年(1980),港址在馬公半島之北灣,緊鄰馬公第二漁港北堤,面積廣闊,交通便捷,計 ....
- 陽明里
一里,稱「陽明里」迄今。本里在1980年代前後,分別建有文化中心、體育館及忠烈祠,為澎湖居民假日休閒遊憩的主要場所之一。 ....
- 北辰市場
、建國市場;196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則以文康市場為澎湖軍民日常生活消費品的最主要供應地。後來因為市區擴張及人 ....
- 紅木埕火藥庫
縣長闢為澎湖縣立文化文化中心於民國69年(1980)1月14日舉行動土典禮,之後陸續興建棓關的文化及社會教育與福利設施, ....
- 少年法庭及輔導教室
,又於民國66年(1977)、民國69年(1980)及71年(1982),先後在原址改建院、檢二層辦公大樓並增建混凝土造 ....
- 聖真寶殿
、1975年《喚醒迷城》4本、1980年《喚醒善心》4本、1983年《喚醒寶籤》4本、1986年《喚醒寶誥》、1988年 ....
- 馬公市第三衛生所
院房舍增設附屬的結核病防治所,民國69年(1980),遷入衛生局於馬公市忠孝路1號新建的辦公廳舍。結核病防治所由衛生局局 ....
- 澎湖縣立體育場
,難以符合實際需要而報廢拆除。民國69年(1980)縣政府又配合「全面推動基層建設方案」中的「修建及充實各拖醴育場(館) ....
- 北極殿
友愛堂卻新血不斷,日益興盛;到民國69年(1980)案山北極殿主神降乩表示「為免造成社里的分歧,兩堂應進行合併」之後,學 ....
- 鄭聰利
助孤苦、老弱、貧病者,曾分別在民國69年(1980)、71年(1982)當選過兩屆的模範老人(蔡平立1984:483)。 ....
- 北鼓
牛頭山。日治時代建發電廠於此。1980年代政府實施農地重劃,將此山全部剷平,只留下高約5公尺周圍約10公尺的小柱丘一座。 ....
- 測天島
黑的夜不復點點燦爛。說來好笑,1980年代澎湖各地抽沙建漁港,給漁船更好的停泊空間,拼了命向大海要地,扛起的著是漁業經濟 ....
- 光華社區托兒所
翌年遷入光華社區活動中心上課。民國69年(1980)因為幼童人數增加(有將近一半來自案山里),而編成大、中、小3個班,分 ....
- 前寮社區活動中心
民國69年(1980)12月前寮里開始辦理社區建設工程,由政府補助2,260,000元,社 ....
- 前寮里
但是都還維持在800人以上,到民國69年才減少為773人。此後的17年之間(1981年至1997年)前寮里的人口持續下降 ....
- 許登岸
個世紀。許登岸之孫許有波也參與1980年代石泉朱善堂復堂扶鸞著書、宣講勸世的活動,對於宮廟事務虔誠熱心。許登岸祖孫三代對 ....
- 石泉里
1979年才減少為800多人,民國69年到71年更減少為700多人。
民國72年(1983)因為有馬公市區的居民及其他 ....
- 周王廟
善堂」,著有善書《和善寶篇》;民國69年(1980)又著作《誠善寶篇》;民國69年(1980)又著作《誠善寶篇》,後來曾 ....
- 安宅漁港
在聚落西南端的沙泥質潮間帶上。民國69年(1980),政府在安宅里西岸修建了一個簡陋的小漁港;漁港的配置是由陸」也向西以 ....
- 烏崁社區活動中心
號),翌年6月完工。民國79年(1980)烏崁社區第五屆理事會又發起改在靖海宮前側,籌建新的活動中心(烏崁里78-1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