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光華社區托兒所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民國38年(1949)測天島的「海軍第二造船所員工子弟學校」,就設有附屬幼稚園,收托海軍弟二軍區內的軍人子女(利用眷村的房舍上課)。民國54年(1965)海軍子弟學校遷出軍區,改制為中山國民學校,並交給地方政府管理後。婦聯會為了解決眷村幼兒的托育問題,又在自勉新村南邊舊有的日式官舍內(2間房間),成立了一個「海軍婦聯幼稚園」。海軍婦聯幼稚園的幼童主要來自軍區內的眷村,民國64年(1975)之後也有部分案山前寮里海軍員工子女就讀,分為2個混齡班,每班有30人左右,都是全日托。軍區於每天早上8點及下午1點半(幼童中午都回家吃飯、午休)支援一輛軍車,接案山海光五村(包含前寮里)的孩童(約有15人),早上11點和下午4點再用專車送回家。在教學上早上是知識性的教學,下午則是戶外的律動課程,早年因為軍區內有樂隊,所以孩童都可以接觸到樂器。民國67年(1978)婦聯幼稚園的房舍已經老舊,有坍塌之虞,因此配合當時的社區發展提倡村村有托兒所的政策,轉型為「光華社區托兒所」,翌年遷入光華社區活動中心上課。民國69年(1980)因為幼童人數增加(有將近一半來自案山里),而編成大、中、小3個班,分別由田愛琴、楊美完、邵碧霞三位保育員負責。民國71年(1982)案山里也成立了一個托兒所,繼續留在光華的案山幼童已為數不多,因而縮編成1班混齡班(約60多人),由邵碧霞依照學齡不同實施分組教學。之後光華的幼童人數又逐漸減少到只有30多人(全日托約有20多人),民國78年(1989)跟著光華里遷到新的自勉新城內(今光華里)之後,收托的人數更少。當時因為社區活動中心尚未做好使用規劃,由兼任婦工隊隊長的保育員邵碧霞暫時借用婦工隊的辦公室(光華里13號)充當教室,活動中心則只做為幼童活動的場所。到民國85年(1996)由市公所納編時,全所約有20多人。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0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