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五德石滬漁業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五德里曾有過9口石滬,分佈在雞母塢山北側沿岸,及南塭仔附近。其中的小見、角帶、塭仔東、塭仔西、跛滬等5口是威靈宮的公產,目前形狀都還完整,只是漁獲已不多;另外的大城滬、小滬、後壁滬、大崙滬4口私人所有的石滬,則多已倒塌不能使用了。
-
五德公有石滬的傳統是每年依序由公廟的丁簿中抽出20名男丁(有繳丁錢的20歲男子)擔任公廟的頭家,並輪流負責公廟中5尊主要神祇的壽誕祭祀。每年農曆3月3日真武大帝聖誕日下午,20名頭家到公廟集合並分成4組,來抽籤決定5口公有石滬的捕魚(巡滬)權,及石滬維修管理的責任。第一籤負責小見滬、第二籤負責角帶滬、第三籤負責塭仔西滬、第四籤負責塭仔東滬及跛滬(這兩口面積比較小)。
-
巡滬權採取四天一個循環的輪流方式,每天由5名頭家分別去巡所抽中的石滬,捕到的魚全部歸他們所有,輪流為神明慶生時則要出錢準備牲醴。最近這幾十年來石滬的漁獲量很少,加上人口大量外移,留在聚落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公務員,經常推不出20名頭家;因此在民國82年(1993)將頭家人數減少為15名,但是輪到巡滬的頭家卻只有一、兩人會去巡(陳憲明1995:5-8)。民國93年(2004)公廟神明壽誕的祭祀經費改由丁口錢及信眾的寄附(捐獻)金來支付,各頭家更在抽完籤之後就宣佈放棄巡滬權,任由有意願的里民自動去維修石滬及巡滬。後來只有里長歐華生的母親(歐陳妹)和里民歐成器願意請人去整修石滬,目前也只有他們兩人在輪流巡滬捕魚。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3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2-0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