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二崁宮斷王羶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澎湖許多信仰王爺的村落,多有請王迎王送王的宗教活動。尤其是舊奎壁澳六村─湖西湖東南寮北寮白坑紅羅聯合迎王的活動為勝。然而,請王迎王送王儀式,再打造王船花費龐大,對小村莊的負擔是重中之重。例如民國50年(1961)12月奎壁六澳迎王,由於當時南北寮尚合為一村,故而報紙寫成「五澳迎王賽會」,此次迎王的起點為南北寮,依序為湖東湖西紅羅,以及最終站白坑。《建國日報》當時有一連串的報導,並提及五澳迎王南寮為首,湖西鄉長吳膽石的父親即為此次迎王活動的總指揮。而白坑不足70戶,卻要招待超過22鼎「神」轎與3,000「人」的飲食,顯得吃力。
-
較大村莊常有王船靠港,故而將自家村莊的港口稱為王爺碼,例如水垵。不堪迎王花費的小村莊,衍生出拒絕王船靠港的傳說,也將村莊的碼頭稱為王爺碼,路如港子西嶼鄉二崁村二興宮因村莊規模較小,因此有一則「摃王」的傳說:
-
昔日,二崁村人丁不多少,想要供奉外地做客的「王爺」有其難處。村民乃訴諸主神「邱王爺」。善體民情的「邱王爺」降壇指示,眾子弟既然無能力供奉來訪的客神「王爺」,乾脆就拒絕他們靠岸停泊!乩童便帶領二崁村眾弟子,攜帶竹桿、扁擔、扛船用的扛(kǹg)仔等工具到海邊,乩童指示王船所在方位,令眾弟子朝該方向敲打並大喊:請王爺們體諒小民到別的村莊去。從此王船便不再蒞臨二崁海岸。
-
故而西嶼有「二崁宮斷王羶(hiàn)」的俗諺,意指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王船靠近二崁了。然而,二興宮懸掛著一塊咸豐四年「代天巡狩」的匾額,由「眾社弟子陳佳音等仝叩謝」。咸豐「四」年原刻咸豐「元」年,兩字重疊。從民國48年(1959)《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宗教調查表》所載:咸豐年間由台灣南鯤鯓邱府千歲遊至本村,自宿該年五谷豐收,人民平安,遂於咸豐三年(1853)建廟。
-
準此,二興宮咸豐3年(1853)左右尚有迎王活動,因而有「代天巡狩」匾之存在。「二崁宮斷王羶(hiàn)」或許是咸豐朝後期,乃至於同治光緒之後產生的傳說。
-
#感謝陳英豪先生提供《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宗教調查表》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