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海濱鄒魯譽澎湖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明治44年(1911)4月21日《臺灣日日新報》刊登陳錫如澎瀛吟社小啟>:以臺澎自改隸以來,文風丕變,詩學勃興,各地詩社興起。而澎湖屹立海中,僻處西陲,於清代尚獲有海濱鄒魯之稱。於今則籍籍無名,是先輩文學之聲名,至吾輩而滅淨盡。陳錫如因而與蔡汝璧陳梅峰暨、陳鑒堂、吳爾聰蔡錫三等,首召集議,組織一詩會,名曰澎瀛吟社
-
清代澎湖文風的建立,論者多歸功於胡建偉創立文石書院,誘掖獎勸,文教漸興。故而有辛孝廉齊光蔡司馬廷蘭連擢甲乙兩科。澎湖遂有海濱鄒魯之稱。
-
以海濱鄒魯讚美澎湖,是過譽之詞或是真有其事?清代書房童生的統計資料殘缺不全,難以一窺究竟。明治30年(1897),台灣雖已設立國語傳習所,然尚未有公學校之基礎教育。此時,臺灣總督府進行全台各廳縣的書房統計,該年底也完成初步的人口戶數普查。台北縣人口數514,083人,有178所書房、3,653位生徒;新竹縣人口數311,261人,有191所書房、2,985位生徒;台中縣人口數498,543人,有255所書房、3,886位生徒;嘉義縣人口數586,633人,有98所書房、1,479位生徒;台南縣人口數196,095人,有155所書房、2,208位生徒;鳳山縣人口數395,002人,有179所書房、2,210位生徒;宜蘭廳人口數106,834人,有40所書房、629位生徒;台東廳人口數38,962人,53只有1所書房、22位生徒;澎湖廳人口數51,719人,有70所書房、1,013位生徒。從上述的人口與書房資料,澎湖廳學子的就學比例居全台之冠達2%,遠高於第二名台南縣的1.1%。
-
明治31年(1898)8月,總督府發布發布《台灣公立公學校規則》、《台灣公立公學校官制》與《公學校令》,學子就學多了公學校的選項。明治38年(1905),有各地公學校與書房生徒數的比較,澎湖在全台20個行政區中,書房就學的生徒比例依舊高居全台第一;公學校的學生數比1.48%,略低於恆春的1.57%,居全台第二。然而,將書房與公學校學生數兩項資料合計,其就學比仍舊遠遠高出全台其他地區。
-
從日治初期的書房統計資料,澎湖人對教育的重視與台灣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澎湖碩儒陳錫如林介仁陳文石陳鑑堂等人於台灣南部或開設書房,或創立詩社,澎湖成為文人與漢文化的輸出地。澎湖,有海濱鄒魯雅稱,非浪得虛名。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0-11-0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