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下埔
,故稱為祖下埔。大部分的土地在民國40年代被軍方徵收建成營房。
文字來源|湖西鄉志 ....
- 成功村
束石聚落合併,成為「文德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獨立為「港底村」。民國63年(1974)因興建 ....
- 城北村
太武聚落合併,成為「隘門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與太武聚落合併為「武城村」。民國52年(196 ....
- 太武村
納入湖西鄉的管轄、鄭(5戶)。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民國54年(1965)馬公機場興建後,鑑於機場跑、李 ....
- 西溪國小
湖西國民學校的西溪分校,成立於民國40年(1951)9月。民國47年(1958)8月獨立為「澎湖縣湖西鄉西溪國民學校」, ....
- 高振坤
)辦理各項救濟物資的分配工作。民國40年(1951)實施地方自治,參加第一屆民選鄉長選舉,高票當選;鄉長任內的部屬對他有 ....
- 黃欲齊
賢,育有3子,黃欲齊排行老大。民國40年(1951)畢業於湖西國民學校,就學初期適逢二次大戰末期,生活所需物質匱乏,再加 ....
- 粗礁
等,大部份銷售台灣。西溪打石業民國四十年代開始興盛,五十年代達到鼎盛,根據耆老的說法,當時全村有將近三分之二的男丁從事打 ....
- 洪清明
作,在營造廠經五年實地經驗後,民國40年12月成立「吉源營造廠」,歷經四十多年的經營,並相繼成立達孚企業股份有限公、大立 ....
- 青螺村
白坑聚落合併,成為「青螺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獨立為「青螺村」。青螺村行政面積為89.852 ....
- 白坑村
青螺聚落合併,成為「青螺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與獨立為「白坑村」。
白坑北村行政面積為55 ....
- 湖西國小
)9月設立龍門分校,編制1班。民國40年(1951)9月,又在南寮與西溪分別設立分校,3所分校編制計有7班;同年,本部新 ....
- 湖西村
成為「湖西村」,歸湖西鄉管轄。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獨立為「湖西村」至今(蔡文騰,2010:136 ....
- 湖東村
湖西聚落合併,成為「湖西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獨立為「湖東村」。
湖東村行政面積為65.2 ....
- 南北寮漁港
1戶、漁民35人、漁船數3艘。民國40年郷公所計畫建設湖西漁港發電所、冷藏庫、倉庫、集魚燈等設備,呈請縣府轉呈農林廳補助 ....
- 基督教龍門幼稚園
son)牧師再度受派來台宣教。民國40年(1951)開始,孫理蓮向美、加地區的教友募款,於民國43年(1954)創設「芥 ....
- 龍門村
尖山聚落合併,成為「龍門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將尖山獨立出去分立為「龍門村」、「尖山村」。
 ....
- 洪文周
培養人才振興農業。請教育廳撥助民國40年度(1951)本縣國民學校增加班級所需經費。本縣國民學校教室被駐軍佔用3分之2以 ....
- 尖山村
龍門聚落合併,成為「龍門村」。民國40年(1951)6月,因實施地方自治而與獨立為「尖山村」,並且涵蓋了尖山與林投之間, ....
- 福德正神駕石碑
洪瑞男先生稱該碑已有百年歷史,民國40年代村民黃石山於其旁立有碑誌,然今已不存。依據年逾八旬的吳黃光正先生表示,此石敢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