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宮城
媽宮市街的擴充計畫,於1907(明治40)年2月15日開始執行拆除媽宮城築港工程。首先拆除即敘門至迎薰門及東城砲臺南側城牆 ....
- 高攀:〈尤貞女傳〉
尤甘於明治39年(1906)與明治40年(1907)任職於澎湖廳媽宮公學校的兩筆資料。
其次,從蔡光庭老師的研究,媽宮 ....
- 景福祠普渡
果、金銀紙錢與更衣等祭祀。
明治40年9月(1907),《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澎島曩年七月普度,以四館為最排場熱鬧, ....
- 迎薰門
山路交叉路口處。澎湖廳城主要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與昭和十三年(1938年)遭到大規模拆除,南邊城牆與南門、小南門遭 ....
- 澎湖郵便局
,受理郵政和電信業務。
日治明治40年(1907)澎湖廳開始執行媽宮港擴建計劃,首先拆除即敘門(小南門)到迎薰門(南門 ....
- 銅山館
厚,祭祀排場幾為媽宮寺廟之冠。明治40年(1907年)中元節《臺灣日日新報》<普度狀況>報導:「澎島曩年七月普度。以四館 ....
- 陰陽堂
的歷史在志書中並沒有記載,根據明治40年(1907)的重建落成碑記推測,約建於清道光年間,本來位於文澳海防廳右側,以入祀 ....
- 大西門
改建為今中興門。澎湖廳城主要在明治40年(1907年)與昭和13年(1938年)遭到大規模拆除,南邊城牆與南門、小南門遭 ....
- 鄭暻文
鄭暻文(1907-1993),字瑩晶,號耀龍。馬公市南甲(新復里)人。祖父鄭步蟾為清代媽宮舉人, ....
- 澎防部建築群
戰爭結束,編制恢復為平時狀態。明治40年(1907)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更名為澎湖島重砲兵大隊,明治41年(1908)新營 ....
- 媽宮北甲囝仔普
媽宮北甲囝仔普
明治40年(1907)9月8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澎湖七月的普度概況,以四館為最排場熱鬧。 ....
- 李秋田
益女(1898-?),馬公人,明治40年(1907)4月10日入媽宮公學校,大正2年(1913)3月22日畢業,同年4月 ....
- 英年之逝黃德臣
心傷乃為文<澎湖饑饉吟>刊登於1907年1月13日之《臺灣日日新報》,期望臺人施救澎民:「澎湖列島隔汪洋。波浪連天幾疊重 ....
- 郭鶚翔
郭鶚翔 (1839-1907),名杏林,號薦秋,後以字行,媽宮澳東甲人,早歲人泮,勤學不輟,同治9年(1870 ....
- 藍木
905-1990)、五子藍鋠西(1907-1996)、六子藍棕楠(1909-1939)、七子藍鋠北(夭折);另有長女藍丹 ....
- 朝陽門
東側路口斜坡處。澎湖廳城主要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與昭和十三年(1938年)遭到大規模拆除,南邊城牆與南門(迎薰門) ....
- 火燒坪唐姓
臺承辦高雄橋仔頭糖廠工程。
明治40年(1907)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打狗分局監視員補勤務;後入旗後醫師真鍋龍二郎的醫院 ....
- 唐榮
吳賁私挪公款,遂分道揚鑣。
明治40年(1907)4月起,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打狗分局監視員補勤務;因與合夥兼營壽山開山 ....
- 謝自南
謝自南(1907-1990),字啟薰,馬公市後窟潭人(今馬公市重光里)。父謝江,鄉里慣以「江司( ....
- 吳克文
孤墳祭供、慰問意外遭難者等等。1907年其事業已完全由子吳萬益接手,乃皈依先天教在媽宮城外的齋堂-進德堂拜黃歐昌惠為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