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唐榮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唐榮(1880-1963),字錦旋,原籍福建晉江,3歲失父,5歲亡母,遂依祖母為生。10歲入私塾,後以家貧輟學。17歲祖母病故,遂赴臺南投奔五叔祖。後為自食其力充當日軍苦力,以其薪供五叔祖母,仍未獲善待,遂離家以販賣水果維生,不料首度出貨即遭霪雨,水果滯銷,遂血本無歸。轉入鹹魚行為傭工,以勤奮為店東之同行徐作人41邀往澎湖,見其厚實可靠乃以掌珠秀鸞妻之。婚後在岡田餅店為傭,店主因債逃歸日本,遂舉債盤其店而經營之。日俄戰爭期間,日人大量增兵澎湖,餅店因之大發利市;然戰爭結束,營業亦告一落千丈。為求生計,乃轉與吳賁合夥,在澎湖招募工人,至臺承辦高雄橋仔頭糖廠工程,不料吳賁私挪公款,遂分道揚鑣。
-
明治40年(1907)4月起,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打狗分局監視員補勤務;因與合夥兼營壽山開山的運土工作,不僅工程費被捲逃,又以怠慢職守在翌年5月被開革。6月入旗後醫師真鍋龍二郎的醫院任調劑,即治療助手。稍有積蓄即到屏東糖廠任建築工人。大正11年(1922)離開糖廠開設米廠,其店以所碾白米不参一粒砂而聞名。而後於昭和5年(1930)經營「丸一」運送店,並從事鋼鐵業機械進口,獲利頗鉅,乃思經營冶鐵事業,遂令畢業於臺北工業養成所土木科之長子傳宗(1903-1992)赴日研究,並聘技師2人來臺,遂於昭和15年(1940)在今高雄苓雅區創設「唐榮鐵工所」,以收購糖廠廢鐵加工轉賣為主,技工32人,為日治臺灣人最具規模的私人經營鐵工廠。
-
戰後由軍部得到廢鐵,廠房復未遭空襲,並購併附近慘遭炸燬的工廠土地,因得迅速擴張。民國38年(1949)以中國大陸市場斷絕,資金不足,經營困難,幸賴政府融資而渡過難關。民國44年(1955)唐榮鐵工廠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仍維持家族經營,資本額自50萬元增資為500萬元。到民國48年(1959)、49年(1960)唐榮到了鼎盛期,員工4,500多名,年產鋼品10餘萬噸,全年總營業額超過7億2千萬元,居全臺民營公司之首。此後因擴張太快,資金運轉失靈,再經民間債權人索債,唐榮乃依國家動員法向經濟部請求救濟。政府乃於民國49年12月14日將唐榮委由中華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監理,並由其清查唐榮資產,資產淨值為739萬。翌年6月30日監理小組結束工作,7月1日行政院成立「行政院唐榮公司救濟處理小組」,唐榮廠依令減資改組,再由政府令銀行團大量投資,在政府股份佔絕對多數後,民國51年(1962)2月1日乃由政府接管改為省營。臺灣私人鋼鐵業「南唐榮、北大同」中的民營唐榮從此成為絕響。唐榮在失去唐榮鐵工廠後第2年也走到其人生的盡頭。
-
唐榮廠另一重要的經營者是唐榮長子唐傳宗,在經營失敗後仍圖東山再起,民國57年(1968)政府為彌補唐家當年的損失撥給約100萬美金,乃再創唐榮油漆公司、新唐榮紙業公司、聯合機械廠。
-
唐傳宗自稱澎湖人,全力支持澎湖人謝掙強競選市長,亦曾任高雄澎湖同鄉會理事長。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知識建檔|2019-10-13。知識更新|2024-06-22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