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年(1931)3月,歷經三年、耗費五十萬元的高雄州新廳舍完工。為慶祝新州廳舍落成,全島實業大會舉辦及高雄海洋觀測所成立,高雄方面預定於5月1舉行落成典禮與「高雄港勢展覽會」。不僅如此,高雄民間諸多社團也藉此機會,以「迎北港朝天宮媽祖」的活動慶祝州廳舍的落成。《臺灣日日新報》於4月23日第4版即以〈高雄迎媽祖參加團體續聞〉報導:
-
旣報,五月一日州廳落成式日,要奉迎北港媽。市內五團體以外,鹽埕埔、臺北親和會城隍爺、
通梁康王、
菓葉聖帝、
港子尾許真人、北野町池王、
吉貝聖帝、台南親友會、澎湖
福善堂、李元帥等十團體主事,於去二十日午後七時,會於傳安醫院,眾皆同意贊成。決定來五月二日,合鹽埕團繞境。而
吉貝專派人回澎湖,延請宋江陣前來,以助餘興。其他如台南楊得水、北野町黃德明、鹽埕町林水來、洪生、台北方圳、
吉貝王柴、
通梁陳方,各主事均熱心勸誘,並準備一切故事云。
-
從上述參與迎北港媽祖的組織中,除了鹽埕埔、臺北親和會城隍爺與台南親友會之外,其他的
通梁康王、
菓葉聖帝、
港子尾(許家)許真人、北野町池王、
吉貝聖帝、澎湖
福善堂、李元帥等七個團體,應全來自澎湖移民。從黃有興等人對《澎湖廟在高雄》的研究,在
1931年前後,由澎湖籍移民在高雄所建立的廟宇,大致有
豬母水人(
山水)於
1896年所建的聖帝殿、
林投人
1912年所建扶風殿、
文澳人
1924年所建大港埔祖師廟、
1925年的文武聖殿、
後寮人1926年所建威靈宮、
雙頭掛人
1928年興建珠靈殿以及
隘門人
1928年興建的寳華堂(齋堂)。而上述七個參與迎北港媽的團體,應尚處於成立神明會而未立廟的階段。
-
此次,迎北港媽祖活動由陳啟貞等四人負責。陳啟貞為陳中和之長子,曾就碩儒張濟川啟蒙,爾後負笈東京,入慶應義塾中學就讀。
1909年出任其家族經營之新興製糖董事,
1914年日殖民當局為授佩紳章;先後任臺南廳參事、高雄街協議會員、高雄州協議會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迨其父於
1930年去世後,即接任烏樹林製鹽董事長,管理家族事業。
-
陳啟貞等四人於4月30日上午搭火車北上,下午近四時抵達高雄車站。旗後天后宮等廟宇派出12頂鑾轎,紳商九百多人,整列於驛前候駕,歡迎北港媽祖的到來,鑼鼓喧天旌旗蔽日、極為熱鬧。待列車到著,煙火一爆,即一同奉迎,由高雄署前,經哨船町、渡旗後,同夜供奉在天后宮。
-
(一)5月1日
-
5月1日,迎北港媽祖繞境活動正式展開。第一區為旗後天后宮,廟前高建奉迎門,上午前7時頃扮演官音,各團體聚集於廟前候駕。各種新奇
藝閣,及鼓樂絃管、龍鳳閣、宋江陣、子弟採茶竝裝
清明故事、喇叭隊、旗鼓燦行、雜劇接踵。更有外有澎湖廳民所屬之(青頭獅)獅陣,其他等關係人員千餘名參加。鐘鳴九時一齊出發,由旗後町通過
平和町,渡哨船町,至新濱町止途上,觀眾隨行,近在二千人。
-
(二)5月2日
-
5月2日為第二區為鹽埕町方面之遶境日程,三山國王廟前高築大舞臺演唱梨園。天曉,煙火疊發,各團體爭先臨場,廟前五千餘坪之曠野,幾無立錐餘地。鹽埕町的遶境隊伍,由長
陳光燦擔任總指揮。第一隊土地公宋江陣、扶茶歌;第二隊城隍爺車鼓隊;第三隊康王爺明朝故事藝略等;第四隊萬薛王爺音樂土藝;第五隊池王爺清朝故事
藝閣等;第六隊太子爺海陸軍假裝演習戰;第七隊李元帥南北管絃土藝等;第八隊
福善堂藝閣音樂等;第九隊臺北親和會七爺八爺、韋陀護法;第十隊臺南親友會
藝閣管絃等;第十一隊許真人旗幟等;第十二隊聖帝宋江陣;第十二隊祖師小法隊旗幟;第十三隊清水祖師龍鳳閣;第十四隊文衡聖帝青頭獅獅陣隊員108名;第十五隊旗後町天上聖母(參加);第十六隊三山國王宋江陣採茶
藝閣等。繞境隊伍由五丁目,西向經一二丁目通過三四丁目,直透山下町、越新濱町、前岸壁、入船町、堀江町、榮町,抵達六丁目,至下午四時頃安歸三山國王廟。是日高雄市民各戶置香案,人氣沸騰,有34頂大轎參加,同行人員,20,000餘名,入夜煙火爆竹、新興照明燈,以及新廳舍之電飾,第一會場至第五場裁飾五色電光,全市火樹銀花,如同不夜城。
-
從二日的遶境隊伍觀之,由前報所報導的10個團體,增加為16個團體,增加者多數為澎湖籍移民所組成。也因鹽埕區繞境隊伍多數為澎湖人組成,故而由原籍澎湖
沙港的
陳光燦擔任總指揮。尤其是來澎湖廳民渡海助陣的108人獅陣,此獅陣來自於
西衛。
西衛獅陣於5月1日與5月2日參與盛會後,5月3日在澎湖廳民會代表與武聖殿廟方的歡送下,搭乘第一丸返回澎湖。
-
(三)5月3日-4日
-
5月3日由苓雅寮林德宮負責,安瀾宮也建立迎奉門、架舞台,苓雅寮的信眾在該日上午六時列整各團體後,鳴炮出發前往三山國王廟迎接媽祖神輿在繞行
林投圍、田子、前鎮等地後,下午3時40分抵達安瀾宮。苓雅寮參與迎奉媽祖合計有12團、隨行人員12,000名、旗幟240餘枝。5月4日,由三塊厝輪值,大小旗幟百餘枝、隨行人員7,000名、神轎12頂。
-
(四)5月5日-7日
-
5月5日日爲内惟方面繞境日程,該日上午八時由內惟人在當地福德祠發炮出發,共計有八團體、大小旗幟一百二十餘枝、參加人員三千名,前往三塊厝三鳳亭(今三鳳宮)歡迎媽祖神輿,經龍目井再回內惟繞境。5月6日為田町,上午八時,正岩內幹事等職員親赴內惟福德祠接媽祖聖駕,各種團體、
藝閣齊集齊集於岩前,馬隊當先經和田社、各町後達新廳舍,再繞轉入船町等地,此日共有六千餘人參與。入夜後,於岩前演唱梨園與各種表演。
-
第七日為中洲,有紅毛港及其他八部落團體,和鳥松其他十六團體參加。上午七時在當地廟前出發由旗後向打鼓岩,經高雄署,鳥松等地後回到中州,參加人員有萬餘名。
-
1931年,高雄新州廳舍落成,結合「高雄港勢展覽會」,在官民合作鼓催之下,迎奉北港媽祖來高雄遊行遶境。從當時《臺灣日日新報》,澎湖籍移民以參與鹽埕町第二日的繞境最為熱烈,報導的內容也最為詳盡,
西衛鄉的獅陣更由澎湖前往高雄助陣,成為繞境隊伍中的焦點。也因鹽埕町參與的隊伍多數為澎湖籍移民,故由當時的澎湖籍名人
陳光燦擔任當日的總指揮。
-
《
湖西鄉志》記載:
陳光燦(
1884-
1948),
湖西鄉沙港村人,出生於高雄旗後,父親陳溪泰,母親吳金,陳溪泰曾在旗后順源行服務,對於同鄉均熱忱服務。
陳光燦於
明治36年(1903)畢業於高雄第一公學校。青年時期,進入陳中和新興製糖株式會社任常務取締役(常務董事),有為該社建立基礎之功勞。又任南部製酒株式會社社長;歷任高砂信用組合理事,曾任高雄商工會副會長。日治初期,高雄港擴建,吸引眾多澎湖人出稼,前往高雄尋求工作的機會。大正末年在高雄州的澎湖籍人士已達16,000人以上。有鑑於此,設帳於臺南的
林介仁為求澎湖人能親睦互助,便籌組向義會。然而,
林介仁於
1926年返回澎湖,此事遂告沉寂。
1927年,
鄭綿等人重新籌組澎湖廳民會,公推
鄭綿為籌備委員長。依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
1927年10月16日成立總會,當時參加者已達1,400名以上。
1927年10月20日,舉行正式發會式,公推
陳光燦為會長。澎湖廳民會成立後,
陳光燦又主導建築會館之議,
1929年澎湖會館落成(位於鹽埕區瀨南街),成為澎湖人集會與成立同鄉會的首選。
陳光燦大正、
昭和年間擔任多次高雄州協議員,昭和11-15年(1936-40)成為高雄州第一、二屆官派州議員。
-
參考資料
-
高雄市澎湖同鄉會會史
-
湖西鄉公所,《
湖西鄉志》下冊
-
澎湖知識平台
-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
《臺灣日日新報》,〈高雄迎媽祖參加團體續聞〉,19310423第4版
-
《臺灣日日新報》,〈高雄迎媽祖誌盛〉,19310504第8版
-
《臺灣日日新報》,〈獅陣歸澎〉,19310505第4版
-
《臺灣日日新報》,〈高雄三四兩日分區迎媽祖誌盛〉,19310508第4版
-
《臺灣日日新報》,〈第六日値田町非常奮發〉,19310508第4版
-
《臺灣日日新報》,〈高雄港勢展覽會連日恭迎媽祖〉,19310510第4版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2-10-29。知識更新|2022-10-3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