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警政
財稅
基建
軍事
遊憩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影像分類:
村里地標
2021平和村記錄|
拍攝日期:2021-07-16(星期五)
知識分類|
類:
地理
聚落
村里聚落
區:
首頁
七美鄉
七美鄉聚落
───
平和村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本村名稱為平和村,地名的由來主要是在戰後才出現,命名的原則屬於吉言佳字之類型,已無法看出地名的特色。請參見
東湖村
部分。本村主要的居民早期以呂、陳二姓為主,二姓居民經常發生糾紛,後經政府開闢一條道路之後,二姓村民自行劃分為兩側,
頂茄埕
為呂姓居住,
下茄埕
為陳姓居住,紛爭乃止。戰後
民國35年
(1946)
成立
望安
區
大嶼鄉
,後
望安
區署裁撤後,獨立為
大嶼鄉
,
民國38年
(1949)
改名
七美鄉
。戰後與
中和村
合稱為中平村,實施地方自治後,始獨立設村,稱平和村迄今。平和社區於
民國66年
(1978)
實施社區建設,使村莊更為現代化。本村屬於農漁型社區,但以農業為主,漁業為輔,農作物有
花生
、
地瓜
、
玉米
、蕃茄、蔬菜等。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平和村位居
七美島
的西端,北為
頂茄埕
,與
西湖村
為界,西面濱海,東與
中和村
西崎頭
為鄰、南為
下茄埕
與
海豐村
為鄰。面積0.612平方公里,共有
下茄埕
、
頂茄埕
二個聚落。1-5鄰為「
下茄埕
」,「茄埕」為海蝕平臺的別稱。因位於平和村南側,北接
頂茄埕
,故稱「
下茄埕
」,南接
海豐村
三塊厝
;6-10鄰為「
頂茄埕
」,地形平坦,中央有一東西向鄉道,道路北邊稱頂,故名為「
頂茄埕
」。
-
資訊引用|《
七美鄉
志》
知識建檔|2017-02-23。知識更新|2021-07-21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第226頁
續修七美鄉志
|
第82頁
續修七美鄉志
|
第101頁
村里
宗教
⭢
▲隱藏連結
平和村─寺廟
(1則)
平和村─厭勝物
(2則)
村里
歷史
⭢
▲隱藏連結
平和村─建築
(1則)
平和村─人物
(5則)
村里
地理
⭢
▲隱藏連結
平和村─地名
(4則)
村里
交通
⭢
▲隱藏連結
平和村─空運
(1則)
村里
治理
⭢
▲隱藏連結
平和村─遊憩
(1則)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主計室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財政處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隘門辨務署
|
明治
|
隘門村
|
行政機關
大山澳務署
|
明治
|
興仁里
|
行政機關
湖西庄役場
|
日治時期
|
湖西村
|
行政機關
日治時期的戶政
|
日治時期
|
戶籍
白沙郵局
|
戒嚴期
|
赤崁村
|
郵政
西嶼郵局
|
戒嚴期
|
池東村
|
郵政
東石垃圾掩埋場
|
解嚴後
|
東石村
|
掩埋場
紅羅垃圾掩埋場
|
解嚴後
|
紅羅村
|
掩埋場
清領前移民及姓氏分布
|
明代
|
戶籍
七美鄉姓氏分布
|
日治時期
|
七美鄉
|
戶籍
荷蘭時代台灣史中的澎湖
|
荷治時期
|
行政區域
荷蘭首次來澎
|
荷治時期
|
衝突戰役
八罩島稅關監視署
|
明治
|
將軍村
|
關稅組織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
明治
|
外垵村
|
關稅組織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
明治
|
啟明里
|
關稅組織
主計室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財政處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日治時期的戶政
|
日治時期
|
戶籍
平台知識總數
7,368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