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軍中樂園
-
茶室春秋
-
1949年中國大陸淪陷,國軍轉進台、澎、金、馬,只有少數軍官有家眷隨行,絕大多數的士、官、兵都是光棍一個,國防部為了解決眾多官兵的生理需求,根據「台灣省各縣市公娼管理辦法」及「地方政府特種營業規定」,於
1952年在馬祖南竿首創軍中特約茶室,
1954年又在金門成立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八三么」,不久之後,特約茶室在澎湖、台灣本島也陸續開張營業。
-
台澎地區因為沒有戰地政務管制,而且比較容易受到婦女團體的抗議,早在
1970年代軍方就結束了與地方業者的特約關係。而金馬外島卻因為位置特殊,直到
1990年才解除戰地政務,同年金門八三么裁撤,
1992年陳水扁總統時任立委,也要求當時的國防部長陳履安廢除馬祖東引最後的軍中特約茶室一梅村。陳履安從善如流,從此軍中茶室走入歷史,結束了國軍這段昏黃的過去)。各地特約茶室的經營型態都大同小異,都是採軍辦民營的方式,也就是軍方委託,民間承包,在組織上軍方只派任管理員監督業務,承包商則擔任幹事,自負盈虧。
-
澎湖的茶室
-
澎湖的茶室歷史並無文獻可稽,只知道從
1950年到
1970年之間,曾經先後在
馬公市新生路、海二軍區
外東門、
西嶼池東村、
湖西成功村、
白沙講美村及
赤崁村出現過軍中特約茶室,現在則除了
講美的茶室還閒置著之外,其他的都已拆除不見了。
-
茶室屬於特種行業,營業行為歸警察機關管轄,環境衛生則由衛生單位負責督導。根據《澎湖縣誌|衛生志》的記載:衛生局曾經針對這些「特種酒家女侍應生」,訂定過如下的管理規則:
-
I、年齡未滿十八歲及身體發育不全者,不准從業。
-
2、每週須定期健康檢查,如發現患有花柳病或其他傳染病症,應即停止執業,非待恢復健康,不得復業。
-
3、因故未能參加檢查者,應請補檢,不到檢查兩次以上者,即吊銷其許可證,並勒令停止執業。
-
4、
懷孕至五個月者,不得再行接客。
-
5、不得墮胎溺嬰。
-
講美的特約茶室,設在
講美138之2號的一層樓水泥建築裡,招牌上的「特約茶室」四個大字被人刻意用水泥塗抹之後,現在已經看不出來了。茶室的空間格局包括接待大廳、侍應室(分成軍官部與士兵部)、廚房、便所(廁所)、浴室,則都還保持完整。大廳原本掛著總燈號,客人購票後先在大廳等待,看哪一個燈號變綠,就知道後面幾號房間可以接客了。現在大廳牆上還留下幾個貼過標語的痕跡,當時的標語不外是「娛樂要有節制,不要誤時誤事」、「假日放歌須縱樂,勝利結伴好還鄉」之類的軍中特約茶室常見的政戰對聯。
-
住在茶室隔壁,
1964年出生的陳永耀表示,
1960年左右,
講美地區曰經工有陸戰隊的一個團駐守,上千名官兵分住南北二個營舍,合稱為克強營區。當時有個退伍的山東老兵,向他叔叔吳美元租借這塊地,蓋了這間特約茶室,來做軍人的生意陳永耀說,小時候不懂事,看到茶室天天都很熱鬧,還經常跑到茶室去玩,小姐也不會趕人;印象中總共有二十幾個小姐,個個都是濃妝豔抹,看起來都上了年紀。茶室早上八點開門營業,軍人上門先購票,然後在大廳排隊等候燈號辦事。
1970年以後,陸戰隊移防屏東,駐軍人數銳減,茶室就「功成身退」了。
-
為數眾多的駐防官兵,帶動了周邊的相關行業,成為
講美地區的消費主力。當時做阿兵哥生意的,除了這間特約茶室之外,還有名實相符的茶室、公共澡堂、皮鞋店、修補軍服的裁縫店、洗軍服的洗衣店、彈子房、雜貨店、理容店、鐘錶店、戲院等等,在五十年代曾經盛況一時,後來都隨著部隊移防而趨沒落。
-
住在特約茶室附近138之7號,現年七十二歲,當時經營澡堂的吳公留則回憶表示,茶室在
1960年左右開幕,經常是門庭若市,應接不暇,經營到
1970年左右歇業後一直閒置著。
1975年中南半島難民潮抵澎,縣政府曾加以整修來暫時收容難民,直到難民離境。吳公留說,雖然招牌是軍人特約茶室,但是偶爾也有本地人進去找小姐辦事,到了晚上茶室要關門休息時,部隊就會派糾察隊出來巡邏催促,防止軍人不假夜宿。印象中,老闆是山東人,但是忘記姓名了,小姐有二十幾位,有時候小姐出來買東西,村民也都習以為常,不會有異樣眼光。
-
住在茶室隔壁的歐春梅則表示,起先茶室是設在
赤崁,是純粹民間自營的,
講美的軍中特約茶室大概從
1959年經營到
1970年左右,當時小姐都會定期到
白沙衛生所做例行體檢,她們的病歷資料一超過十年就全數銷毀。
-
文字引用|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
-
茶室,也有人說茶店,顧名思義就是喝茶的地方,開業的年代大約在
民國四十一年到
民國四十五年間。根據訪談結果,
內垵村共有八處茶室,其中在
內垵村145號附近(本地人稱新店)還有三次經營的紀錄。到底是哪家茶室最先開張說法都不一,不過可以確定的是Al、A2、A3這三家其中一家。當時茶室提供的茶以菊花茶和香片居多,據洪俊典先生表示,那時候的茶品都是到
馬公大華茶莊所購買,剛開始賣時是以壺計價,每壺是五角,喝完後不能加水續壺,想再喝就要再叫另外一壺。後來演變成以杯計價居多,當時是價格是一杯一塊錢,一杯喝完了還可以續杯,再加熱水進去沖泡,加水不加價,所以除了喝茶的茶杯外還提供另一個小杯子用來放泡過的茶葉,有的人喝到最後變成了白開水,還是繼續喝。當時可以配茶的點心很少,大部份都是去殼後的
花生。
-
茶室裡的服務生都是女孩子,有的是家裡正好有女孩子可以當幫忙,有的會僱用外地的女孩子。據薛素娥女士表示,她的父親在開茶室之前是原本是賣冰的,因為有阿兵哥到店裡吃冰後反映有冰吃沒茶喝,就建議當時的老板薛萬代先生賣茶,於是透過介紹所僱用
馬公地區的小姐,那時候還有個專有名詞叫「請看板」,從開張到結束營業,總共請過兩三個。茶室小姐的待遇如何呢?在洪俊典先生的印象中大約是一個月二佰塊,當時在A6處曾經請過一個
馬公地區的小姐,薪水是三個月一仟元,據說是最高薪的。除了
馬公地區的小姐外,在A3處也有來自
外垵和
大池的女孩,此地被公認是當時是生意最好的地方,樓上樓下加起來有十幾桌。
-
茶室是為軍人而開,一般人也是會到茶室中消費,不過數量不多,大部分是一些一二十歲的年輕人,去茶室的主要目地是「虧」女孩子,所以吃什麼喝什麼就不重要了,茶室的利潤聽說都不錯,可是店齡都不長,這一點倒是值得探討。
-
文字引用|藝術與人文研究調查:
內垵社區田野調查
知識建檔|2018-08-23。知識更新|2023-05-25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