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故事
村里軼事
類:
產業
漁業
漁業發展
───
草把脫脫地瓜戲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民國40年
代,《
建國日報
》經常報導澎湖漁民魚夏季捕獲「草把魚」。例如
民國46年
(1957)
8月25日報導:「風和日麗大批草把魚湧入本縣海域,單單
馬公
區就捕獲20萬斤,其他離島未算在內,成為近兩個月以來最大的捕獲量,漁獲量大增也導致價格下跌,零售價格由每斤4元8角降至2元8角。」草把魚到底是什麼魚?澎湖漁民又能在夏季單日捕獲20萬斤以上的漁獲,可見此種魚頗為常見,價格也相對低廉。無獨有偶,同年3月初的《
建國日報
》也報導本年初的「脫脫魚」產量不佳,漁民無利可圖,預計轉往東港作業。冬春之際「脫脫魚」捕獲不佳,「脫脫魚」又是哪種魚呢?從記者報導的季節與魚種的脈絡,夏季捕獲的「草把魚」就是臭肉魚(tshàu-bah-hû),脫脫魚就是𩵚魠魚(thôo-thoh-hû),兩者皆是台語轉成國語,以音借字的典型罷了。
-
不僅魚名如此,
民國50年
(1961)
4月18《
建國日報
》報導:適逢
馬公北極殿
文武帝君誕辰,殿內道士大擺「佛壇」,廟外上演適合鄉下人口味的「
地瓜
戲」,縱使傍晚細雨霏霏,人潮依舊不減。道士作「醮儀」曰擺「佛壇」,所謂「
地瓜
戲」當為歌仔戲(kua-á-hì),蓋「歌(kua)」的台語發音與「瓜」的國語發音如出一轍,這些報導地方產業與風俗的記者肯定未諳台語,導致字義的偏離。
-
澎湖數百年來地名的演變何嘗不是如此!
1740年
代《
澎湖志略
》名為䗩仔灣的地方,顯而易見的就是當時澎湖人的說法,所代表的是一種海洋生物。然而當文人將䗩仔灣轉變為
緝馬灣
,好事之徒以
緝馬灣
三字望文生義,指稱蒙古人在澎湖設巡檢司牧馬澎湖,待明朝派到澎湖來接管的武官吳禎,一邊派兵驅逐倭寇,一邊到處尋找蒙古馬,來到
西嶼鄉
南部,發現馬群,就將這個小村落取名叫做「
緝馬灣
」。以上的魚名若不辯證,未審百年之後的「
地瓜
戲」亦被操作為「種
地瓜
之戲」,豈非又添怪事一樁。從在地語言思考在地文化與風俗何其重要!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2-09-28。知識更新|2025-02-01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小池角關帝廟〈本鄉旅臺寄附芳名列下〉記事牌
|
池西村
|
記事牌
畫花安平壺
|
復興里
|
一般古物
朱錫甘雕人物大楣
|
昭和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朱錫甘書繪壁板
|
大正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關帝廟宮整建工程捐款芳名錄
|
池西村
|
石碑
關帝廟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神房雕刻捐献芳名
|
解嚴後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諸位列神神冠換新及浴室廁所新建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外燈總換新宮柱門窓油漆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西嶼鄉小池角關帝廟興建樂捐者芳名碑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小池角重建關帝廟落成記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第一賓館
|
昭和
|
中興里
|
官舍
險礁
|
赤崁村
|
九十島礁
關帝廟
|
乾隆
|
池西村
|
關帝廟
湖西國小
|
日治時期
|
湖西村
|
國小
關帝廟宮整建工程捐款芳名錄
|
池西村
|
石碑
關帝廟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神房雕刻捐献芳名
|
解嚴後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諸位列神神冠換新及浴室廁所新建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外燈總換新宮柱門窓油漆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西嶼鄉小池角關帝廟興建樂捐者芳名碑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小池角重建關帝廟落成記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平台知識總數
7,47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