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廳農會的創立

澎湖廳農會的創立|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澎湖廳農會的創立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1911年7月1日:澎湖廳農會的創立
-
台灣農會之設始於明治34年(1901)之新竹,台東與澎湖為最晚成立農會的廳縣,1909年台東農會設立,唯獨澎湖闕如。1910年3月11日,澎湖廳長橫山虎次以澎湖廳颱風、鹹雨以及東北季風強大,迥異於其他州廳;其次島民以甘藷高粱黍素等作物為主食,花生油豆籸為重要出口物品,但是卻面臨品種劣化、產量衰退等問題,乃向台灣總督府提出設置澎湖廳農會之申請。同年6月11日總督府同意澎湖廳所請;6月23日,澎湖廳以告示第78號發表,並由田村庶務課長通牒廳參事包括蔡玉成陳梅峰與鄭馨秋等三人及各區長,任為本會委員。7月1日召集各委員於廳室參酌議案,正式成立,預計每年應用經費一千三百餘圓,並由家稅中十分之三撥與農會組織,冀以穀豚種苗漸次改良。同年10月左右便言近年來在白沙島一帶,種植數萬株芭蕉。惟結實細小不及臺灣產之大。
-
1911年澎湖廳農會擬定之年度計畫如下:第一植林,澎湖每至冬季則砂土飛揚,以致地表裸露。本年度欲購入防砂用樹苗,在園圃東西二畔栽種之後乃漸次擴張,以達防風效果。第二蔬菜改良,澎湖廳所屬蔬菜試驗場成績甚佳,農會擬購入菜種分配會員以栽培,以圖漸次改良。第三栽培家畜飼養料,澎湖廳下之飼養家畜,所最患者唯缺乏飼養料。農會委員認為:凡家畜之改良,第一著手必先購入牧草種苗,再撥付會員以栽種。第四種豚改良,澎湖島之養豚業頗為興盛,其產出額可為重要產物之一。奈何豚體短小,品種多劣。農會本年度受總督府之補助,擬購入臺灣舊種中最優美之種豚,以圖速為改良。第五試驗重要農作物,以去年度試將重要農產物栽種,並選擇品種,研究耕耘方法。並栽種綠肥用及薪柴代用之適當種苗。
-
1911年2月,澎湖廳農會以澎湖本島去年荒歉失收,落花生種缺欠,橫山廳長乃照會各區長,飭挨戶查問各欠多少如額報告,並公差技手與農會人員往臺島查悉採糴,就各區按額分配種子種植。7月,農會於朝陽門外新設之五穀試騐場與蔬菜試驗區比鄰。8月,又由桃園廳移入牝牡種豚二十餘頭,各重約四十斤有奇,配付於廳下農會各委員,或三頭二頭不等,俟發育良好,方准交尾,以廣生殖。
-
此外,澎湖人又常苦於燃料不足,連小離島的細草植物,亦不畏波濤辛勞採集。例如,四角嶼雞籠嶼,澎鄰近的風櫃等社民自冬季至春季間,例至該嶼採掘草根以為燃料。故每年一面必為禿盡,1909年,澎湖廳乃於島上播山菁仔種以資燃料。高粱不僅是澎湖人的主食之一,更是重要的薪材燃料。高粱歉收,連帶影響澎湖人的飲食與炊事。1922年,農會更自美國德州引進顏色偏白的高粱品種以增加產量。
-
1911年7月1日,初成立的澎湖廳農會,十分努力的改善澎湖農業環境。
-
#「告示第七十八號澎湖廳管內ニ農會設置ノ件」(1910-06-21),〈明治四十三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八十五卷通信殖產〉,《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684010。
-
#臺灣日日新報
-
#臺灣農友會,《臺灣農事報》,〈澎湖廳農會〉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