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7年(1932),將軍人俞狗在台灣堆附近從事
延繩釣作業,發現珊瑚引起地方人士的注意。
昭和9年(1934),又陸續探得
望安周遭的珊瑚漁場,開啟了澎湖的
珊瑚漁業史。
-
在此之前,珊瑚不只是貴貴的珍寶,在
西嶼外塹更流傳著巨大珊瑚的故事。此故事自成書於乾隆中期的《
澎湖紀略》,
胡建偉13澳詩:
-
一嶼孤懸澎島西,
小門風亂水雲迷。
-
珊瑚海底魚龍護,文石山頭鳳鳥啼。
-
夜半
橫礁喧掛網,春深
合界課耕犁。
-
「珊瑚海底魚龍護」下的註解:
外塹海中有珊瑚樹,番人曾到採不獲,說有蛟龍守此云。澎湖廳通判陳廷憲亦云:
外塹海中有珊瑚樹,夷人百計採取,魚守之,不得下取。此番人或夷人指的就是17世紀的紅毛人。由此可知
外塹有巨大珊瑚樹的傳說,由來已久。澎湖俗諺「
一磽、
二吼、三西流」,這是指澎湖最危險的海域,其中的「西流」就是位於
外塹西南方,
1844年。英國海軍上校
Richard Collinson在澎湖做水文調查時,特別在
外垵西南方、
鎖港東南海域、將軍與東南海域畫有波浪,並註明Ripples,藉以提醒航行船隻。
外垵西南方的波浪即為「西流」。此處因水流湍急,船隻難以接近也,遂成為珊瑚寶樹、魚龍守之的傳說之地。
-
同治2年(1863),翟灝因丁憂自台灣歸山東,途中在澎湖守風兩閱月,聽聞漁人講述珊瑚樹的故事:「……距此三十里,
西嶼有珊瑚二株,廣可四,長數丈許,水百尺深,赤色,下有魚龍守護,鐵網不可取也。」翟灝甚感興趣,遂命舟人催棹鼓楫而往
外塹西流一帶:「至則急流無停泊處;舟人曰:客識之乎?水色之深紅而不變者,珊瑚之光芒也;海口之燦爛而有章者,寶氣之分鍾也」。翟灝遂以此經歷寫下屬於澎湖傳奇的「珊瑚樹記」。
-
1874年2月美國鳥類學家Joseph Beal Steere由打狗出發前往澎湖,Steere此行的目的是來採集珊瑚,並在
漁翁島上岸。Steere此行選擇
漁翁島為珊瑚採集地,想必也是受到
外塹珊瑚樹傳說的影響。Steere提及:「雖然風仍很大,海水又高漲,可是這些漁夫每個人都會為了一點現金而潛入大浪中,給我帶來活的珊瑚。」Steere澎湖生活了將近兩個星期,採集包括接近半噸的珊瑚,約三十個品種,兩、三蒲式耳容量的貝類,以及一個裝了數百種魚類的12加侖容器,啟程到台灣府。
-
同治8年(1869),
林豪主講澎湖
文石書院,也聽聞此故事,以珊瑚與文石兩者相得益彰,於其所居講堂東偏,顏其室曰:「碧珊瑚軒」,並撰文以記之:
-
澎湖
西嶼之西,地濱黑水深溝,汪洋大海中,波深而浪急。水光吞吐、浮精耀彩落霞片片堕水中。時而幻為九光十色,倏明倏滅,迷離閃爍於晶宫貝闕間。其下則有琪樹十圍,珊瑚百尺,連蜷蟠鬱於重淵之下,恠在石之上者,不知為億千年物。其旁則有巨魚游泳,金鱗朱鬣,其狀若鯉,小者身横十畝,張吻如箕,時時守。雖有鐵網千絲、銀鉤作柄,未易羅而致也。然而,精光寶氣不能自匿,每照耀於濱海島嶼之地。而
西嶼濱海之地,適為光氣所射者,其石作奇寶,色有螺紋五彩,斑駁奪目,土人珍之曰文石。而澎之書院,有因以名焉。予於已已之夏,謬主講席,其時懷瑾握瑜之士,憬集麋至。乃進而課之以文類,皆人握𧉮珠家藏荆璧燦乎。其珠光劍氣之飛腾也,隱乎其金聲玉色之巨麗也。所謂珊瑚碧樹交枝柯者,亶其然乎!余廢學有年,無能為役。然見機心喜,結習末忘,乃細加校閱,間或點竄一二,俾成完璧暇執筆效其所為,亦欲相與磨礱切劘,以點鐵而淘沙,披文而相質,不負斯名焉!夫文石雖可貴,然非得海中珊瑚寶氣映射,舆夫良工哲匠濯磨去瑕,以發其精瑩温潤之色,則所謂石者,或黯然無華與沙礫等。乃知充實而後光輝,追琢而後成器,理有固然者。予於所居講堂東偏,顏其室曰:碧珊瑚軒,比物此志也。抑予更有感焉!夫書院為前郡倅三水胡公所建,公之去此土也,邦人如喪慈父,迄今百餘年,猶尸祝勿衰。蓋當時教育之勤,培植之厚,流風餘韻,遺愛在人,有令人歌思而不忍去者。今則斯文未墜,一線僅延,毁方為圓,積習難返。而所謂書院考課之舉,亦僅循其名耳。後之君子有能慨然思奮,以作興文教,玉成偉器為己任;滌瑕刮垢,拂其囂塵而神其鼓舞,使之頓復舊觀焉!吾知人文蔚起,煥為上國之光,且與海濱文石、海底珊枝、精華薈萃上下,照映於一島間,其瑰意琦行,輝山媚川,可珍而可貴者要,自有在而此邦人士之感慕。而户祝勿衰者,當不讓胡公以専美也!余日望之矣。是為記!
-
西嶼外塹的西流,湍急如昔,船蓬仍避之。珊瑚寶樹有兩株,「琪樹十圍,珊瑚百呎」,果真龐然大物。魚龍長相如何?想當然耳,
林豪也未得見,卻書其「金鱗朱鬣,其狀若鯉」,迨有鯉魚化龍之想。傳說三百餘年的
外塹寶樹魚龍,至今記憶,歷久猶新。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1-04-16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