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網站首頁
02|知識搜索
03|聯絡我們
880|馬公市
881|西嶼鄉
882|望安鄉
883|七美鄉
884|白沙鄉
885|湖西鄉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朝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地名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環境
05|交通
空中交通
查詢
宗教
寺廟
佛廟
太和堂
馬公市
長安里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宗教資訊|
隱藏資訊
宗教類別|佛教
主祀神祇|
觀世音菩薩
登記狀況|已登記
聯絡資訊|
隱藏資訊
地址|
880馬公市長安里中正路9巷18號
媽宮第一座齋堂|
太和堂
-
媽宮地區第一座於史有徵的齋堂,多咸信為
澄源堂
。其次,才是有一牆之隔的
太和堂
。從
澄源堂
的碑記得知:倡建
澄源堂
者,乃鷺江薛詔光。献其地者,為左鄰之黃別駕烈候,也就是黃步梯。
澄源堂
從
光緒己卯
(1879)
冬起、迨庚辰
(1880)
夏正完工,工事之勞役者由辛君正中、黃君悟修負責。爾後,林君長青鴆集捐金,就鎮轅以前蓋一小店,以充香燭之資者。迨至
光緒15年
(1889)
,由辛修忠承掌
澄源堂
,並擴大其規模,
光緒16年
,許棼乃為
澄源堂
撰寫碑記。然而,從
1880年
興建至
1889年
期間,
澄源堂
由誰負責並不清楚。
-
澄源堂
創建後,齋友日益增加,也造成男女混雜的情事。依據余光弘的研究,黃烈侯有一個經年持齋拜佛,矢志不嫁的女兒,她認為
澄源堂
是男子進出的地方,婦女不適合經常進入,於是將其緊鄰
澄源堂
東側之地捐出來,於
光緒28年
(1902)
左右建立
太和堂
,以供婦女拜佛場所。故
澄源堂
稱為男堂,
太和堂
則稱為女堂。
-
然而,
大正14年
(1925)
《臺灣日日新報》卻有截然不同的報導:「西瀛黃公步梯,前清張顯貴總兵之師爺,彰化縣儒學正堂黃濟時之父。為人慷慨好施,遠近和睦,澎島中之傑士也。
同治十三年
,妻女決心修身持齋,公於臨右建一齋堂曰
太和堂
,前奉觀音。後以齋友眾多,公繼再獻地於西臨,建一堂約
澄源堂
,使男齋友別奉觀音,舉正元師為主持。後師西歸,繼接主持辛修氏,待修卒後,眾齋友選蔡梗為管理人。未幾蔡梗以生意失敗,家眷搬入堂中居住,遂至男女混雜。…….」
-
上引文:黃步梯確實曾任張顯貴之幕佐,然張顯貴為澎湖水師副將而非澎湖總兵。其次,
太和堂
係創建於
同治13年
(1874)
,創建的原因為黃步梯之妻女皆決心修身持齋,而非只有女兒。爾後,因為齋友眾多,為了避免瓜田李下之嫌,黃步梯再獻地於西臨,建堂
澄源堂
。因此,媽宮地區先有
太和堂
創建於
1874年
,爾後才有
澄源堂
魚
1879年
繼其後。
1880年
至
1889年
期間,由正元師為主持。正元師西歸後,也才有
1889年
「
光緒十五年
春,齋人辛修忠「承掌」
澄源堂
」之記載。《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載也翻轉了我們過去所認識的
太和堂
與
澄源堂
的歷史。
-
從日治初期鸞書的記載,
媽宮城
外尚有進德堂,
紅木埕
附近也有三品堂等先天派齋堂,這些齋堂最遲於二十氏記初期年已經存在。湖西鄉方面,紅羅人洪國亨於
1883年
(
光緒九年
)創立
南清宮
。爾後,尖山人洪次(法號:悉淨)由台南開元寺受戒傳臨濟宗佛教正派,
南清宮
也因此改名為
開蠻寺
。西嶼鄉方面,則有成立於
1905年
的西岩寺。
澄源堂
曾經為
一新社
扶鸞
之場所;洪國亨則於
1902年
在
開蠻寺
內成立養性堂。這是齋堂佛寺與
鸞堂
的結合。赤馬移新社啟善堂於
1925年
著造《渡世木鐸》時,以西岩寺為
扶鸞
之所;馬公化民社明善堂於
1934年
也以
太和堂
為
扶鸞
場所並造有《明化金篇》一書。
日治時期
,以
太和堂
、
澄源堂
等齋堂為主的在家佛教與
鸞堂
的結合,其信眾已有相當的規模。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太和堂
主祀觀音佛祖。清
光緒6年
(1880)
,媽宮一些略知齋教教理的官紳合力興建
澄源堂
以後,也有很多婦女加入吃素禮佛的行列。其中捐獻土地興建
澄源堂
的黃烈坤儀堂今貌侯有一個經年持齋拜佛,發誓終身不嫁的女兒,她認為
澄源堂
是男子進出的地方,婦女不適合經常進入,於是將她鄰接
澄源堂
東側的地捐出來,在
光緒28年
(1902)
左右建立
太和堂
,供做婦女拜佛的場所。所以
澄源堂
被稱為男堂,
太和堂
則稱為女堂,兩堂之間僅僅只有一牆之隔。
-
太和堂
的原住持是黃昌惠(真名已經無法查知,昌惠是她的法名),鄰居都以「二姑娘」稱呼她,在她年老後則改稱「二姑婆」。二姑婆去世之後,接手管理
太和堂
的是黃市,媽宮居民都稱她為「市姑仔」。
1950年
代是
太和堂
的全盛時期,每晚都有許多婦女結伴前往拜佛,受
太和堂
影響持齋吃素的人也不在少數。「市姑仔」去世後,
太和堂
的信徒隨即星散,曾經一度成為「
東鳳宮
」蘇府大神的駐駕之所,後來又被租用做為國術館,要穿越國術館進入
太和堂
,會受到仔細的查問,因此很少有香客信徒再去祭拜參拜。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知識錯誤回報
附近知識|
隱藏連結
北甲
|
長安里
|
地名
澄源堂
|
長安里
|
寺廟
北辰宮
|
長安里
|
寺廟
坤儀堂
|
長安里
|
寺廟
澄源堂碑記
|
長安里
|
文物
重建烽火館碑記
|
長安里
|
文物
烽火館充香費碑
|
長安里
|
文物
北辰宮重修碑記
|
長安里
|
文物
北辰宮落成碑記
|
長安里
|
文物
拱辰門
|
中興里
|
建築
總督府專賣局澎湖出張所
|
中興里
|
建築
孤拔紀念碑
|
中興里
|
文物
查詢
最近上傳
近日更新
改天則換地
|
地名
聖德母恩楹聯
|
中央里
|
文物
南寮港仔喉小祠
|
南寮村
|
寺廟
羅德信神父的葡萄
|
飲食
七美海女
|
七美鄉
|
工藝
青島戰役與澎湖祝勝會
|
湖西村
|
事件
風騷橋
|
成功村
|
地名
過海
|
成功村
|
地名
澹腳
|
成功村
|
地名
沙崁墘
|
成功村
|
地名
通梁鄭姓
|
通梁村
|
族譜
講美陳姓
|
講美村
|
族譜
聖德母恩楹聯
|
中央里
|
文物
代天府匾
|
中屯村
|
文物
羅德信
|
人物
天后宮
|
湖西村
|
寺廟
南天廟
|
瓦硐村
|
寺廟
忠勇侯廟
|
西溪村
|
寺廟
南寮港仔喉小祠
|
南寮村
|
寺廟
西窩
|
南寮村
|
地名
目前為止|資訊總數
4,83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