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德國小
9-60)。
圓頂國民學校在民國35年(1946)1月改名為「馬公鎮圓頂國民學校」,學區包括澎南地區的7個里;民國40 ....
- 威靈宮
曾在大正2年(1913)重修,民國35年(1946)重建;民國56年(1967)又由歐靖國等人發起募款重建,由許丕謨贊助 ....
- 五德東碼頭
頂平凹,狀似母雞孵蛋而得名的。1946年以雞有五德之說,改名為五德,是馬公市現居人囗最少的一個里。
五德位於澎南地區嵵 ....
- 威靈宮重建記
盛。迨臺澎光復翌年丙戌,即西紀一九四六年,雞母塢易名為五德里,人口激增,鄉人多旅台謀生,建家立業。木本水源,眷懷桑梓,遂 ....
- 南塭仔
上引書:113-115)。
民國35年(1946)1月24日(農曆12月22日)澎南地區各里有不少的居民趕到五德的東碼 ....
- 五德里
孵蛋的樣子而得名。
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與山水合併,改稱水塢里,民國四十年為實施地方自治選舉,又獨立改名為「五德里」。根 ....
- 澎湖飛行場
螺旋槳飛機的「五德機場」由來。民國35年(1946年)6月,在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出版的《臺灣軍事接收總報告》中,附有一禎〈 ....
- 井垵里
,所屬的警察管轄區和嵵裡相同。民國35年(1946)澎湖設縣時和「嵵裡」合併為「嵵垵里」,民國40年(1951)獨立為「 ....
- 吳便
弟合資開設「永利號」漁產加工。民國35年(1946)當選馬公鎮第一屆鎮民代表,後來又連任八屆,前後長達25年(1948年 ....
- 嵵裡里
書:154)。
人口變遷
民國35年(1946)嵵裡和井仔垵(今井垵里)合併為一里時,人口有1,310人(其中嵵裡約 ....
- 風櫃國小
2005b:59-60)。
民國35年(1946)風櫃尾分教場獨立為「馬公鎮風櫃國民學校」,編制有2班,學生86人(男 ....
- 風櫃里
母塢警察官吏派出所管輨。戰後在民國35年(1946)改制為馬公鎮風櫃里,面積約1.4140平方公里,人口有1,170人( ....
- 虎井國小
治時期是旭國民學校的虎井分校,民國35年(1946)2月奉准獨立為「澎湖縣馬公鎮虎井國民學校」。民國37學年度,該校學生 ....
- 虎井里
法(上引書:88-89)。根據民國35年(1946)的戶籍調查,虎井的居民以陳姓的人數最多,其次是翁姓和蔡姓,劉姓、黃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