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春節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祭祀部分:
-
一|正月初一:拜正飯
-
正月初一就是民間過年,村民稱「過正」。這天凌晨,於神明供桌準備「甜料」,如冬瓜糖、紅棗、糖果……等,燒香、燒金紙祭拜,稱為「拜新正」,等到良辰吉時,便於在大門內燃放一小鞭炮,再開啟大門,就是所謂的「開正門、放正炮」。午前會先在神明桌前準備供品,包括甜茶、米飯、橘子、發粿或年糕、三牲等,點燭、燒香上供,接著祭拜祖先,擺上家常菜,菜至少六道以上,必成雙數,還要有湯有飯,全家一起祭拜,但不燒銀紙錢,俗稱「拜正飯」。
-
二|正月初二:做客及拜牙
-
正月初二「做客」日,出嫁的女兒帶著夫婿回娘家做客。從事生意買賣的人家,下午申時,於家門口擺上桌子,準備粿、牲禮、燒香、燒經衣、燒金銀紙錢來祭拜門口公及來自四方的好兄弟,稱「拜牙」,祈求生意興隆、賺大錢。
-
三|正月初四:接神
-
接神,主要是要迎接上天庭去述職的灶神、家內神等,從天庭返回人間,繼續接受家戶祭拜,監看人間善惡,並保佑信徒的平安。祭祀時間選擇在凌晨過後,各家準備牲醴、粿品、香燭祭祀,燒金、燃放鞭炮。
-
四|正月初九:天公生
-
望安傳統住家在廳堂上方,都會懸吊一個天公爐,天公爐前方上面牆壁,還會貼上用紅紙書寫之玉皇大帝四字,象徵天公。當凌晨過後,各家會在天公爐下擺設供桌,準備紅圓、甜茶、麵線、發粿、三牲(豬、雞、魚)等食品來祭拜,並準備天公金、補運錢、壽金等,點三枝香,朝天公爐上方之玉皇大帝祭拜,燒金紙錢並燃放鞭炮,藉以為天公祝壽,並祈求全家平安順利。
-
習俗部分:
-
經過除夕廿九暝或卅暝後,天亮即是正月初一,一早按曆書選定吉時來正式開啟大廳門,首先施放鞭炮一響,隨即廳門開啟,此即所謂「開正門」,正門開了後才能出門進行各種活動。一般正月初一開正門後,都是依曆書所載先往吉利的方向出門。
-
一、拜神明|正月初一這個重要節日,按習俗一定要有祭祀活動。望安鄉東安村西安村東吉村,過去一直保有初一清晨吉時,至公廟拜神明賀新正的習俗,其他各村雖不往公廟拜神明,但各村也皆有拜自己家中神明的做法。初一清晨拜神明,各島各村所準備的供品並不一致,偏遠的東吉東嶼坪只有3碗拜正飯(白飯),花嶼則加了清茶和湯,其他各村則隨心意,有的並不拜正飯,有的則相當隆重的準備了牲禮和壓模的壽龜、發粿。
-
二、拜祖先|新正拜祖先的形式和做法,整個望安村仍有一些差異,如西嶼坪年初一並沒也拜神明和祖先的習俗。其他各村則以白飯、菜碗為主,而且不燒銀紙,但其中也有些人並不拜祖先,而在水垵、將軍和花嶼村,卻有些人家會從初一拜到初五,且部分人家裏會選擇增加燒銀紙。年初一拜祖先的白飯,通常都是將清晨拜神明的拜正飯直接移來拜祖先,東嶼坪拜祖先的習俗是5碗飯,也有人家拜7碗,所以要再增添2碗或4碗,但後來也有用盤子裝成一盤的簡化形式了。
-
三、初四接神|接神是指初四這天,在家裡備妥供品祭拜,將年前12月14日、15日或24日,送往天庭述職的神佛及灶君公接回來,重新鎮守護佑家人和接受膜拜。接神準備的供品有牲禮、壽龜(紅龜粿)或發粿,另外要燒金紙和放鞭炮。接神的儀式大多是在年初四下午5點過後,在家裡的神明桌前來進行,各村並沒有太多的差異,只有在牲禮的內容,因地區購買上的便利性,或家中經濟能力而略有不同;一般所謂的牲禮一定有豬肉,但是望安鄉除了望安島上本身有業者宰殺豬肉,來供應望安將軍兩地的需求外,其餘各小島就得利用前往馬公、高雄或七美賣魚時,順便購買回來,但是在冬天季風時,天象往往惡劣致無法捕魚,更無法赴馬公等地賣魚,採購豬肉等事宜也就省略了。因此,在沒有全面供電、沒有冰箱的年代,牲禮的內容往往是因地制宜而成為常態,甚至只有「一尾魚」而已。
-
四、初九拜天公|初九「天公生」,是玉皇大帝的誕辰日,望安鄉各村都有拜天公的習俗。
-
資訊引用|《望安鄉鄉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