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圓環今安在

昔日圓環今安在|影像來源:建國日報。

昔日圓環今安在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民國80年代之前,澎湖有幾處圓環:東衛圓環興仁圓環鎖港圓環與隘門圓環。圓環多設於交通要道或鄰近重要軍事基地,圓環並有士兵站崗,藉以維護交通秩序與往來人群動向。《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對於上述位處馬公市圓環的介紹,彌補了澎湖縣志中的缺漏:
-
(一)興仁圓環
-
位在今201號與204號縣道交叉口的興仁圓環民國52年(1963)4月11日興工,次月13日完工,圓環中央安置有一座蔣中正總統的立身塑像。民國81年(1992)經相關單位數度會勘,甚至還勞駕縣長親臨現場勘察,才拍板決定於當年3月14日動工拆除,改由縣警局交通隊在交叉路口裝設三色交通號誌。蔣中正銅像也安置於一旁的公園。其次,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上興仁圓環的照片,則言攝於民國50年(1961)
-
(二)鎖港圓環:
-
民國54年(1965)縣政府曾在鎖港派出所左前方的交叉路口設有一個圓環,到民國80年(1991)因為車流量增多而拆除,改設紅綠燈。
-
(三)東衛圓環
-
基於交通和治安的考量,縣政府曾經在民國51年(1962)將203號與202號縣道的交叉路口,規劃為圓環,由軍方設置交通指揮台來指揮管制過往的車輛。圓環興設時曾徵購民地及補償拆遷民房,於同年4月發包興建。到民國60年代,才因車輛流量劇增而拆除,改用交通號誌來管制。
-
準此,東衛圓環興仁圓環鎖港圓環的興建依序為東衛圓環(1962)興仁圓環(1963)鎖港圓環(1965)。在交通與人口次第發展下,上述圓環也依序拆除東衛圓環1970年代)、鎖港圓環(1991)興仁圓環(1992)。然而,民國51年(1962)4月20,《建國日報》報導:東衛十字路口將興建圓環,縣府完成設計,並完成附近所需土地之徵收。東衛馬公湖西白沙三鄉鎮必經之地,車輛交通往來頻繁,曾於民國50年(1961)發生車禍導致兄弟二人命喪輪下,多人受傷之慘案。政府為改善交通安全,決定建立圓環,此案由建設局辦理招標,東衛圓環直徑為6公尺。該報導又指稱,澎南鎖港興仁兩地的圓環已早於東衛圓環興工中,近期即將完工。
-
從《建國日報》的報導,東衛圓環興仁圓環鎖港圓環,均興建於民國51年(1962),先完工的應是興仁圓環鎖港圓環,東衛圓環稍晚。《走過從前─澎湖懷舊照片專輯》中,有東衛圓環興仁圓環照片。東衛圓環有士兵站崗,圓環造型雕塑著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該書稱照片中的學生為「東衛白沙的叉路上」,實為馬公湖西方向。蓋照片最左邊有一突起的小山頭,小山頭上有一座碉堡為今日東衛水庫西南方高地,也就是雙壙山所在地,雙礦公墓塚已遭政府拆除。興仁圓環則為圓頂型建築,並設有機槍座。
-
不論是民國61年(1972)的《澎湖縣志交通志》與民國94年(2005)《續修澎湖縣志交通志》對於上述三座圓環隻字未提。《澎湖縣志交通志》卻提及馬公有另座圓環:「烏崁圓環,計用工程費2,360元,於民國54年(1965)3月1日完工。」《澎湖縣志交通志》為蔣祖武縣長(1964-1973)任內編撰,在〈交通發展〉部分,特別鋪陳其任內的交通建設。但是,詢之烏崁里人,印象中不曾有過設置圓環。
-
其次,《澎湖縣志交通志》也提及隘門圓環:「路面及排水溝整建工程─排水溝59,820平方公尺,涵洞三座,圓環一座,既工程費106,969元,於民國54年(1965)3月1日完工」。從〈島嶼生活日記〉網站有一篇王慧鈴小姐刊登之文章與照片:「隘門圓環隘門村的重要地標,位置在空軍基地大門的入口處,隘門圓環配合空軍基地於民國52年(1963)開工,民國53年(1964)竣工。在圓環的中央,矗立著一座水泥士兵塑像,阿兵哥雕像是白沙鄉講美村蕭傳形老師的作品。於民國57年(1968)矗立。」兩者也是互相扞格。
-
澎湖於民國50年代興建的圓環,曾經是交通上管控的樞紐,也是軍事警戒的重地。一甲子的時光過去,現在僅存隘門圓環。然而,圓環不被修志者所關注,以致在各種文本上,呈現修建年代紛亂衝突的局面。
-
#參考資料
-
《澎湖縣志交通志》,1972年
-
《續修澎湖縣志交通志》,2005年
-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8輯馬公東衛里安宅里》,2006年
-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9輯馬公興仁里烏崁里》,2006年
-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2輯馬公鎖港里鐵線里》,2006年
-
島嶼生活日記網站
-
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
澎湖記憶數位資料與與檢索系統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1-07-03。知識更新|2024-10-25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