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0年(1981),
許家村一年之內有十幾位村民相繼去世。這對一個才300人左右的村落而言,引起了全村村民的恐慌。
許文永村長為了安撫人心,於是請來地理師勘輿,地理師認為
許家村東面地勢高、
墳墓多,陰氣容易聚集在西面地勢較低的村落內,建議最好將
墳墓遷移他處。
-
另一方面,
真靈殿許府真君與
港元寺觀音佛祖降乩指示:「
許家村本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在西南海中的
虎頭山,先民在
真靈殿後方種植林投樹以抵制虎口,以安居樂業。而北面環山至
潭邊村南方,即是龍脈(山龍)。村莊由此山勢,形成一條大溝也是龍脈(水龍)。這兩條龍脈:山龍由於開墾與人為的破壞已死腹中,水龍亦因流經村落的小溪水源枯竭而奄奄一息。再加上村人在興建馬路時,沒有擇時看日,龍穴的「地理」遭受重創,村民才會相繼出事。」
-
為了拯救村里衰頹的運勢,
許家村民在
真靈殿、
港元寺兩座廟宇主神的指示下,於
民國71年(1982)陰曆2月16日安營,2月24日於龍穴「安碑祭煞」。此次共安置五座鎮煞碑,第一座位於
橋窟(今社區活動中心一帶23.586,119.607)、第二座位於
港元寺東側田溝旁(23.587,119.608)、第三座位於
203號縣道與田溝交會處西側(23.587,119.609),此三座皆為四面方形尖錐石碑,鐫刻(三隻箭矢)玉皇敕令觀音佛祖許府真君三官大帝(太極八卦圖)雷令罡(符膽),其目的為安鎮水龍。第四座位於
203縣道東側往東產業道路左側(23.586,119.610)、第五座為此產業道路前進後右轉泥土路的
銀合歡林中(23.584,119.609),這兩座為木籤碑,為鎮壓東方
墳墓之煞氣。
-
全村村民並在這一段期間「齋戒茹素」,消災渡劫。而村長
許文永先生年輕時,曾為
安宅歸正社施善堂之正
鸞手,在他出面倡導下,5月9日
許家村成立「
敦化社興善堂」,展開著書、宣講與濟世活動,期以挽回人心、行善積德,振衰起敝。
-
民國50年代末期,台灣加速了工業化的腳步,台灣現代化所帶來的吸引力,澎湖青壯人口紛紛離鄉背井到台灣謀生。
許家村自不例外,村莊人口由
民國56年(1967)405人的高點,逐年下降至
民國70年(1981)的327人。而村落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營造「新社區」大興土木、建造水泥水溝、興建水泥道路,致使「水龍與山龍的地理」被破壞。人口逐年下降,正代表著村落「運勢」的衰微。此時村中
鄉老,企圖藉由
鸞堂的宗教「著書立說、累積善行」,彌補社里地理之不足,來挽救村落頹敗的運勢。許家
敦化社興善堂的成立正代表著一個澎湖傳統的聚落面對人口逐年流失、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所做的調適與努力。
-
時過境遷,上述五座鎮煞碑也在時間的推移下,因道路擴寬、填海造陸建築社區活動中心等因素而被毀棄三座,今僅餘第二座與第五座。
-
#
民國71年筆者小學六年級
-
#全村齋戒茹素期間天天走路回家吃午餐
-
#學校午餐有肉吃不得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3-10-30。知識更新|2024-06-24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