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農政單位
會輔導股,來負責農會輔導業務。民國50年(1961)建設科改制為建設局,除了把原來的股改為課之外,還增設了一個畜產課。民 ....
- 雜糧作物─高粱
為全臺灣第二大的高粱生產區,到民國50年(1961)前後,臺灣中部的高粱產量已經和澎湖不相上下了。民國60年(1971) ....
- 水產加工及產銷的輔導
外,大多必須加工成魚乾銷售。在民國50年(1961)以前,魚乾在臺灣各地還很受歡迎,後來由於國民的生活水準普遍提高,都市 ....
- 赤崁、吉貝、後寮、小門的紫菜漁業權紛擾
上句點。
從赤崁龍德宮提供之民國50年12月之照片,赤崁漁民於姑婆嶼佈種造亭,此照片之漁民部分短衣短褲、且有警察人員在 ....
- 畜牧─羊
作物及林木幼苗,因此糾紛迭起。民國50年(1961)縣政府首次公告禁止養羊,獲得澎防部協助,收購全縣羊隻宰殺。但是礙於農 ....
- 打釣仔
放緄大鈎,因日本未進口,而遲至民國50年(1961)左右才結束。
文字引用|湖西鄉志 ....
- 澎湖縣議會及議員選舉
、第三選區2人、第四選區1人。民國50年(1961)1月15日舉行投票,計有27人參選。2月21日議員就職,議長由鄭大洽 ....
- 戰後行政機關
政組織,並未有太大的變革。
民國50年(1961),臺灣省政府重新調整縣市政府組織,在該年的3月27日廢除原先的「臺灣 ....
- 禁說日語、禁播日歌曲的時代
此政策的推動下被竄改破壞。
民國50年(1961),日本政府計畫將日人在澎墳墓全部遷返日本,日本駐華大使館秘書植田修特 ....
- 兒童及青少年福利
後自易成為身心健全之人。臺灣自民國50年(1961)以後,對兒童福利工作非常重視,尤其是民國62年(1973)實施「兒童 ....
- 美援與天主教福利委員會
漁村的基礎建設,更是積極協助。民國50年(1961),後寮村在天主教羅德信神父等人的協助下,利用美援以工代賑興建後寮西港 ....
- 美援與澎湖漁業發展
捕獲250,000斤的丁香魚。民國50年(1961)6月,花嶼18艘機動漁船在三天之中捕獲200,000公斤臭肉魚。為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