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93
光緒19年
西元1893年距離今日約132年,天干地支為:癸巳,此頁面主要放置西元1893年時間軸之相關內容。
- 黃學周與重修東西澳義塚碑記
務,多方籌辦採購薯絲米糧賑濟。光緒19年(1893),黃學周勸捐義倉,由通判潘文鳳率同紳董黃濟時、蔡玉成、薛元英、許占魁 ....
- 前寮里
(胡建偉 1771:33);到光緒19年(1893)的《澎湖廳志》才稱為「前寮社」(林豪 1893:79)。日治初期稱為 ....
- 洪捷元
恭謙,傾心教育,終生設帳課徒。光緒19年(1893)林豪纂修澎湖廳志時擔任採訪分校,頗著勞績。明治33年(1900)12 ....
- 馬公要港部水源地
碑有兩方,一方為黃門陳氏,立於光緒十九年(1893)孟冬,以「承重孫黃濟時」為首,是為黃濟時的祖母。另一方為黃門鄭氏,「 ....
- 虎井嶼
此也就是「虎井沈城」傳說。清朝光緒19年(1893年)林豪編著的《澎湖廳志》對於「虎井沉城」有過記載。
資訊來源|悠遊 ....
- 西嶼鄉
828)1048戶6494人;光緒19年(1893)9015人;到日本時代昭和晚期,西嶼鄕有三合院約1494間,總人口數 ....
- 小門嶼
上的記載吻合。直至清末,林豪於光緒19年(1893)的《澎湖廳志》書中,始將小門社列入西嶼澳。
1844年6-8月Ri ....
- 蔡帕
蔡帕(1893-1945)字禱臣,赤馬村人,自幼聰穎勤學,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以優等成績畢業 ....
- Nelly紀念碑
提及自明治14年(1881)到明治26年(1893)的13年間,英國看守員用大型西洋紙張,每天記錄燈塔日誌,共記了13本 ....
- 清明節
祭,諸女客陪焉。」時隔百餘年,光緒19年(1893)的《澎湖廳志》則說,澎湖人「俱於節之後十日內,拜墓祭祖。」也說「澎人 ....
- 望安鄉清治時期
末,但管轄的行政聚落確有不同,光緒19年(1893)刊行的《澎湖廳志》記載:網垵澳:網垵社(距廳治水程五十里)、將軍澳社 ....
- 許真古宅
239番戶1728番地,是在清光緒19年(1893)時,從同鄉237番戶(戶主許勤)分戶,獨立出來。大正9年(1920) ....
- 上帝塔
1893年10月28日基督教長老教會媽宮教會信徒吳西春、陳花奉派到打狗楠仔坑,邀請林天賜醫 ....
- 許樹林
為望安島推動保育工作之先驅。當光緒19年(1893)纂修《澎湖廳志》時,任職採訪分校,厥功不鮮,日本明治30年(1897 ....
- 中社村
光九年(一八二九)約有六百人,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約五百五十人,此後均維持在五、六百人之間,日據時期高達九百人以上。光 ....
- 水垵村
有直接或間接的血緣關係。因此,西元1893年水垵澳又增加一社「花嶼社」。(林豪,《澎湖廳志》:81)
西元1895年(明治 ....
- 七美鄉開拓概論
英纂修的《台灣府志》即已記載,光緒十九年(1893)在林豪的《澎湖廳志》也有「網垵澳」的「大嶼社」,即有「大嶼」島的稱呼 ....
- 七美鄉
有記載「南嶼」、「大嶼」之名,光緒十九年(1893)在林豪的《澎湖廳志》也有「網垵澳」的「大嶼社」,即有「大嶼」島的稱呼 ....
- 七美鄉位置面積
積為澎湖群島第五大島,因此至清光緒19年《澎湖廳志》起,有「大嶼社」之名,大嶼島之名沿用至民國。
七美鄉現轄有六個村落 ....
- 七美鄉清治時期
關七美人塚的相關傳說,最早始於光緒十九年(1893)成書的《澎湖廳志》:
八罩而南為南大嶼,海濱僻處有花數株,莫知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