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望安鄉土壤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土壤之化育概受氣候、基質、地形、生物及時間等因子所影響,澎湖群島的土壤因基底母岩之不同,可分成二系,一為由玄武岩化育而成的澎湖系,另為安山岩化育而成的花嶼系。澎湖系廣泛分布於澎湖各大小島嶼,花嶼系則僅侷限於望安鄉花嶼。澎湖各島地勢平坦,複以暖溫及乾濕季明顯的氣候特色,土壤化育程度理應一致,然土壤分布狀況實際上卻是複雜,此乃肇因於季節風的風蝕,及其伴隨而來的海蝕,是島上土壤化育不均的重要物理因子,人為干擾亦是影響澎湖土壤的化育甚鉅。依據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於民國75年(1986)的調查結果,望安鄉土壤可概分成鹼性擬紅壤、鹼性擬黃壤、崩積土、黑色土及石質土等五大類。其中以石質土分佈最廣,達239公頃,其次依序為崩積土196.5公頃、鹼性擬黃壤113公頃、鹼性擬紅壤93公頃、黑色土6公頃,其它如:裸岩、砂灘、雜地、建地、墳墓地、水庫用地等佔373.22公頃,合計1020.72公頃。各土系之特色如下:
-
(一)鹼性擬紅壤|紅壤為熱帶磚紅壤化作用(Laterization)而成之結構良好的土壤。主要分佈於望安鄉地勢較高的廣闊臺地中央處,有紅色及紅棕色之分,望安鄉僅有紅棕色分布,風門山系及花嶼系即屬鹼性擬紅壤,風門山系深120公分以上,花嶼系深60-90公分較為淺薄。鹼性擬紅壤底土質地黏重密實,本類土壤各化育層具含鈣量豐富之特質,氮、磷要素偏低,可施用有機肥料改良其構造兼增加地力。
-
(二)鹼性擬黃壤|黃壤為高溫多雨環境下發育生成的土壤。主要分佈於地勢平緩、較為安定之土地,可再細分成黃紅色與黃棕色二支,望安鄉土地屬黃紅色者有90公頃,黃棕色則有23公頃,八罩島的北端及南端皆可發現,黃壤淺處的土壤有60-90公分深,深者達120公分以上,底土質一般為黏質壤土、坋質黏土或黏土。本類土壤除鈣肥不豐外,氮、磷要素亦偏低。
-
(三)崩積土|本類土壤遭受嚴重的風蝕或沖蝕,化育程度較弱,分佈處常僅見裸露之母岩,較安定處,則可發育出相對較厚之土壤,深度淺者僅30公分,深處則有120公分深,依顏色可再分出黃紅色、暗紅色、黃棕色及暗黃棕色四種,望安鄉僅有黃紅色分布,面積為33公頃,望安系及西安系即屬崩積土。此類土壤氮、磷等要素偏低,可能與農民施用珊瑚碎屑沙有關。
-
(四)黑色土|本類土壤在澎湖群島僅分佈於大山嶼望安島,底土顏色呈暗棕色或黑棕色。望安鄉僅有6公頃的黑色土,分布於八罩島的西南側,此類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土壤最為肥沃,栽培作物可有較高的產量。
-
(五)石質土|本類為新的土壤,性質與母岩相似,無明顯化育層次,其成因為地表土壤剖面被沖蝕至底土後,暴露之新剖面而得名;或表土淺於10公分,且土層內含石率達80%以上亦屬本類。石質土可分布於各種地形,望安鄉主要分布於八罩島的東北端、東南端、西岸中段、將軍嶼平臺頂及花嶼四周海岸,土色較暗,望安鄉有239公頃的土地屬於此類土壤。石質土的土層內含石量多、土層淺,故農耕易遭旱害。
-
綜言之,望安鄉深受季風強勁之累,加上氣溫高、雨量少、水源不足自然環境因子限制,與澎湖縣其他地區的土壤同屬貧瘠、實不利農業發展。
-
資訊來源|望安鄉
知識建檔|2017-11-1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