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教育
幼稚園
區:
馬公市
前寮里
教育
時:
2000
(民國89年)
時:
戰後時期
解嚴後
教育
───
明圓幼稚園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民國85年
(1996)
本來在
馬公市
文化路33號開設「新學友書局」的陳寶圓(
前寮
人),發現有些孩童很需要特別的幼稚教育,開始幫忙朋友托育孩童。翌年改在
西文里
經營家庭式的托育班,當時的規模有3班40名孩童、3名教師,半日托與全日托各約一半。由於他時常帶著孩童到戶外教學,體驗大自然,獲得不少家長的認同,所以收托人數不斷的增加。
民國89年
(2000)
初陳寶圓本著回饋鄉里的理念,正式在
前寮
段827地號的自家土地(佔地約1,000坪)興建幼稚園(
前寮里
32-20號),並於同年10月13日以其夫婦的名字登記為「明圓幼稚園」,由許明山擔任負責人,陳寶圓擔任所長。
-
明圓幼稚園成立之初就有3個班,6位教師,收托70名左右的幼童,之後收托人數陸續增加,最高峰時有200人左右;目前設有大班3班、中班2班、小班2班及幼兒班1班,教師20人,收托人數約180人。明園園的幼童飲食都以有機食品為主,教室採套房式建築,學童上課的生活區和盥洗間都在同一個房間裡面,除了便於教師全面的顧及學童的安全之外,也可以使學童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學習氣氛。在教學上則加盟中華音體教育發展協會,採取蒙氏教學法,藉由太鼓隊、話劇團、美術教室、舞蹈、音樂等方式,來訓練孩童的專注與體能,及熟悉團體群性的生活。另外也藉由慈濟的靜思語教學,來培養學童在日常生活中說好話、行善念的生活常規,每個月還由老師演出戲劇來加强德育的陶冶。
-
明圓幼稚園以環境自然為特色,並沒有高圍牆,也樂於回饋社區,社區的孩童在假日都可以自由進入。每星期三都安排有戶外教學,讓孩童認識社區和大自然,幼稚園鼓隊也經常參與
前寮社區
的活動,從
民國90年
迄今年年都被評定為績優的幼稚園。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1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1-24。知識更新|2025-01-2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一輯前寮里石泉里菜園里
|
第44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陳玉峰繪竹林七賢大楣
|
昭和
|
陽明里
|
一般古物
陳玉峰雙面繪八仙渡海大楣
|
昭和
|
陽明里
|
一般古物
銅條(MGG-M-11)
|
復興里
|
一般古物
銅條(MGG-M-10)
|
復興里
|
一般古物
黃褐釉澀圈墨書青瓷碗器底
|
復興里
|
一般古物
曾竹山陶瓶
|
復興里
|
壺瓶
小池角關帝廟〈本鄉旅臺寄附芳名列下〉記事牌
|
池西村
|
記事牌
畫花安平壺
|
復興里
|
壺瓶
朱錫甘雕人物大楣
|
昭和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朱錫甘書繪壁板
|
大正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藍木製銅鑄宣爐
|
大正
|
啟明里
|
爐類文物
東衛呂姓
|
崇禎
|
東衛里
|
呂姓
小池角關帝廟〈本鄉旅臺寄附芳名列下〉記事牌
|
池西村
|
記事牌
牛膦鞭煏破狗母鍋
|
飲食諺語
朱錫甘雕人物大楣
|
昭和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朱錫甘書繪壁板
|
大正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澎湖縣議會
|
戰後初期
|
中興里
|
議政
第一賓館
|
昭和
|
中興里
|
官舍
險礁
|
赤崁村
|
九十島礁
關帝廟
|
乾隆
|
池西村
|
關帝廟
平台知識總數
7,481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