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屏文獻記錄

陳桂屏文獻記錄|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東遊紀略:沙港鄉陳桂屏的詩文

閱讀時間 ── 約 38 分鐘

陳此(1863-1904),字夢華,號桂屏,後以號行。生於清同治2年(1863),為沙港頂社陳姓第18世,日治時期的資料登載居住於沙港鄉159番戶。少時家貧,曾受雇於媽宮商店,因誤損店內茶壺被責,憤而歸家,隨父從事淺海漁業。爾後,懇請其父能入陳梅峰私塾就讀,父以無力缴納束修拒之。陳梅峰聞之,乃准其免費入學。不數年,學業大進,博通經史,尤善詩文,光緒12年(1886)秀才及第。依據《台灣列紳傳》與《臺灣總督府檔案》顯示:陳桂屏以德行學識俱佳,明治33年(1900)年當選澎湖廳第十區的鄉長,同年12月25日授紳章(第595號)。
-
林介仁的遺稿:「為本處沙港鄉陳桂屏作釀花軒對:釀為酉襄甲帳酉山襄琴萇樂,花合艸化苔痕草色化雨春風。」由此觀之,林介仁與陳桂屏應有相當交情。其次,從呂爵亭緬懷陳桂屏的詩作中,又有一書齋名「觀海堂」,或為其教授子弟之處。清末日治初期,「怡發」為港仔尾許建發所創立的商號,於媽宮市街執牛耳之一。陳桂屏也曾為媽宮當時著名的商號「怡發」所奉祀的神明關帝,撰寫對聯:
-
怡至惟乎五倫虎弟龍兄生死同心惟有漢
-
發幽光於千載蠶眉鳳眼神人無處不尊公
-
陳桂屏青年之際,曾遊歷閩粵各地,例如其在爾後遊歷日本的著作〈東遊紀略〉一文題及長崎風光「有九曲面衡篷隨湘轉之致,髣髴十八年前過福州馬尾江風景也。」明治36年1903年),正逢第五回勸業博覽會於大阪天王寺今宮(1903年3月01-7月31)舉辦。陳桂屏奉澎湖廳長小林三郎之命為澎湖出品總代,前往日本見學。4月30日適明石丸有臺北之行,因約寄載前往基隆再赴日本,同行者有鄭馨秋。
-
此次日本之行,自基隆搭台北丸出發,5月7日抵長崎,經馬關、宇品、神戶、大阪,並在大阪臺灣協會支部會館,沐浴整衣,以寬數日之勞。勸業博覽會,令陳桂屏視野大開。20日乘汽車往西京,舍吉岡街旅館,繼續參訪行程。《臺灣日日新報》於1903年7月4日第4版〈詞林〉有更正啟示云:「昨日登載詞林欄中,題京都遠眺者,七律一首,係陳桂屏作。」該詩即為陳桂屏於勸業博覽會參訪中所作,原載於1903年7月3日第1版〈詞林〉:
-
神京氣象壓諸州,曲々峰々眼底收。
-
鴨水長流飄玉帶,石山圓月躍金毬。
-
千年禪地千年草,幾處欹樓幾處舟。
-
東北西南無限樹,一齊排著使人愁。
-
陳桂屏於5月30日回到基隆,寄寓臺北稻江送青樓,結束近一個月的日本之行。在稻江期間,又與李漢如、李逸村等人遊觀劍潭與板橋林家花園等地。陳桂屏將日本所見所聞寫成〈東遊紀略〉,在北臺其間的遊歷,也一併收錄於〈東遊紀略〉之中。明治37年(1904)11月,陳桂屏以42歲英年辭世,李漢如、陳雍亭、蔡少春與呂爵亭等人皆有「哭輓陳先生桂屏」之作:
-
李漢如
-
昨晚文星黯紫霄,傳來噩耗感迢迢。
-
澎山色減頹梁木,學海瀾廻咽晚潮。
-
李泌奇才命亦短,劉蕡下第恨難消。
-
斜陽墳上西風急,恍怫吟魂灑淚遙。
-
陳雍亭
-
磊落風埃推使君,文章奇氣絕倫群。
-
片帆逐破鷺江月,一筆描歸蓬島雲。
-
王燦樓頭頻作賦,子淵地下赴修文。
-
萬般更有淒涼處,白髮紅顏哭墓門。
-
蔡少春
-
働絕懸崖一撤乎,人間地下兩辛艱。
-
心摧白髮枎梧瘁,魂返黃泉蜀道難。
-
半世功名長抱恨,千年抔土應難乾。
-
霜侵越冷猿啼夜,誰弔騷人埋骨山。
-
呂爵亭
-
詩仙投返玉清時,憑弔夕陽雙淚垂。
-
觀海堂前留妙句,文郎廟外賦哀詞。
-
耽員一世文章誤,献賦十年心事遺。
-
地下若逢令弟侄,應相攜句哭山扉。
-
陳桂屏所著之〈東遊紀略〉,隨其過世而塵封。直至昭和6年(1931),才由其宗侄陳瑾堂陸續發表於《詩報》,共計15篇。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所載之《詩報》,缺前10號,故可見部分始於〈東遊紀略(四)〉,終至〈東遊紀略(十五)〉。幸而,《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亦有〈東遊紀略〉(一)至(三),故能一窺全貌。另有一篇〈勸業博覽會序〉,則刊載於昭和6年(1931)12月1日發行之《詩報》第25號(十三),《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亦有此文。
-
〈東遊紀略(一)〉《詩報》第7號(十三),1931年3月1日
-
明治卅六年為內國第五回勸業博覽會,誠世界中含靈抱秀之儔,鬥麗爭妍一大機會也。廳長小林三郎君命余往為澎湖出品總代,四月三十日適明石丸有臺北之行,因約寄載焉。臨行偕鄭馨秋等面辭廳長,獲賜酒,囑以留心勸業,且云往復健安。警務課長大熊廣筠,亦殷勤臻至。時橋頭送行者,爾聰君、鑒堂君及諸相識輩,皆含笑而分岐焉。九鐘甫下,汽笛初鳴,輪鼓隆隆,出澎江去。
-
是夜十二時,北風暴海中,輪戰而蕩。諸君皆醉,余登甲板四顧,步顛而目眩。唯聞洶濤鬥船,上下相擊,慓入艙中,以被覆面。一任胥靈風伯各逞雄威,只得日夜長眠,而佯為不覺也。五月二日午前七時,抵基隆港落錨。山光水色,一洗悶胸。走舸上陸,暫憩干山麓下倉館,冒雨到基隆街,略觀市廟。午後三時,即乘汽車下台北。所過隧道者四,一路綠田遠匝,白鷺高飛。山半茶園,幾行採女,淡蕩中一小風景也。四時許,即抵稻江矣。李君逸村為鼓風琴一曲,余聞而壯之。順步城中,衢途寬坦,一片新規模,知是近歲經營之力也。
-
四日午前八時,乘汽車上基隆,送別者皆冒雨渡頭,淋漓盡致。櫓聲欸乃直上台北丸,檢查後五時解纜。細雨霏霏,山光冉冉,亦解送東遊客船也。五日,朝霞射海,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蓋到太平洋也。入夜寒氣侵膚,單衿難受,起飲數杯,臥以禦之。作太平洋寫懷一首云:
-
科頭混沌天,渥足蛟龍淵。
-
四顧三杯後,任其所往焉。
-
六日午前四時登舟,西望霧巒雲嶺,遠近高低,龍勢虎形,迤遞空際,僉謂是九洲島也。喜占云:
-
人道蓬萊遠,我言咫尺間。
-
不消半醉後,已見九州山。
-
按九州者,豐前豐後、筑前筑後、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薩摩也。考鄭延平王呱呱墜地,實在肥前平戶村,九州之西海岸也。綜前論後,過此者能已於懷乎。
-
抗師金廈冀回天,失色磚城豈偶然。
-
(公初起兵於金廈時,兆夢云:壽至磚城。磚與泉同音,故舍而攻臺。及至臺兩見磚城,不覺失色。後竟終於此,亦天意也。)
-
千載未除忠憤氣,鯨破終夜吼肥前。
-
〈東遊紀略(二)〉《詩報》第8號(十二),1931年3月16日
-
七日午前六時抵長崎,落錨後隨眾冒雨立待檢查,檢畢上陸。細雨濛濛,路滑難步。因乘車訪新地陳世望,談次□及譜牒,即派同出金門也。杯酒後冒雨登車,又上長崎港矣。按長崎古名玉浦,西海中一小港也。元龜元年,葡萄牙來請(即明隆慶四年也)交易。士族大村氏,始為之拓荒蕪開市街。至今外商輻輳,面目懸殊,皆大村氏之力也。初行到此,偶紀二絕:
-
其一
-
南浦雲連北浦橫,長崎湖鏡影初明。
-
霏霏細雨難騷客,此是關山第一程。
-
其二
-
玉浦灣前幾渡喧,葡萄人去剩潮門。
-
多情應有千秋月,長照大村鑿斧痕。
-
同日二時啟輪,仰見遠山滴翠,近浦含煙,有九曲面衡篷隨湘轉之致,髣髴十八年前過福州馬尾江風景也。稍間雨收,山容呈紫,水色飛青,清絕一幅。畫閣竟掛在扶桑西面,子長不作,摩詰已遙。爰戲筆以自吟,托美人而誌喜:
-
山帶明粧水帶妖,徐家有筆總難描。
-
蓬萊如此風光好,怪底藏娥不太嬌。
-
四時微風來自湖上,水紋微縐,別有搖曳生姿。因再口號四句。
-
雨洗晚山粧十分,九州風景正銷魂。
-
不妨少女風微颭,吹縐江妃六幅裙。
-
〈東遊紀略(三)〉《詩報》第10號(十四),1931年4月15日
-
八日午前三時至門司口寄泊,六時晉港。此處水深波靜,八面玲瓏。南山峻拔,北山秀麗,迴抱蜿蜒,自成關門氣象。南岸則門司港,北岸則赤間關也。樓船上望,有感於懷:
-
赤間關上曉風來,吹到樓船客眼開。
-
虎踞龍蟠山忒險,蜂排蟻聚艇成堆。
-
雲橫南北雙街鎮,霧鎖東西幾□臺。
-
此是神州關隘處,長門逸響尚如雷。
-
按赤間關原名馬關,明治三十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改名下之關,即文久中長門藩□擊美法荷三國艦船之地。(後三國遣軍艦與戰,英公使調停其間遂償金而媾和焉)明治廿八年三月十九日,李氏(即鴻章也)媾和。有人炮擊其面,亦在此處。前後兩事,舟子猶能言之。八時上門司市,到街之西見一群僧,頭戴大笠。沿街喃喃,不知作何語。又一小僧,頸懸一竹籃,書修行二字。本邦有懶奴之諺,其即指此者歟。余感而戲曰:
-
暮鼓晨鐘歇處,美妻調肉私語(明治五年四月廿五日許僧侶以食肉帶妻)。
-
世間事事便宜,卻被懶奴占去。
-
〈東遊紀略(四)〉《詩報》第11號(十四),1931年5月1日
-
余輩到處,婦孺走相告視者,意以我之衣冠為希耳。九時,乘小輪過馬關,因買硯致與同行相失。余學操國語,問途至橋頭相待。坐久無聊,買酒一壺,據床自酌,來觀者絡繹圍住。皆操土音,忽聞鐘鳴十二,即自買艇下輪,午後三時拔錨向宇品行。一路萬山含煙,千林競爽,山間黃稻舗金。水畔人家隱碧,淡妝濃抹,挟舟驅馳。甫離馬關,又是一番景象矣。左顧山陰山陽,峰巒萬態;右望九州四國(阿波讚歧土佐伊豫)靈秀無邊。循是過周防入海峽,曾不瞬間,而舟又入群島中央矣。入夜明月高懸,鏡波千里,倚舷觀覽,有夢離成。但覺身在塵寰之外而忘為俗客也。瀨戶内之風景,使人之意也消矣!何可無詩:
-
赤間關外雲初鎖,瀛互灣前日欲昏。
-
借取峨嵋一半月,隨儂今夜認河門。
-
時略侵曉,遠見燈臺,汽笛三鳴即抵宇品港矣。港之中猶有張邵之雲跡否耶。來時甚為寒冷為之三嘆。(明治廿八年清使張蔭桓邵友濂欲来媾和舟泊於此以非全權卻之)
-
冒雪衝霜纔到此,風濤萬里又空回。
-
古今無限傷心事,回首中原哭不來。
-
九日午前五時,上陸觀尋常小學校北邊幾間茅屋,知為農家者流也。遠眺廣島一帶青蒼,亦殊可觀。(明治二十一七年九月十三日清有事之秋今上駐蹕之地也)鄭君擬往一遊,眾恐付舟不及,故小眺即回輪焉。午后,拔錨向神戶行,率留四語:
-
山不必高,水不必深。
-
關門鎖鑰,我自沉吟。
-
十日午前六時抵神戶,檢査後上陸。到海岸過訪義益陳可芳、許豫庭。相見如舊。偕觀燐寸机械局製造,男女工約四百餘人。聞近有一種製造新法,不用人工而專用機器者。覽畢,欲往大阪,兩君苦留,約以歸道再來較為便利。因偕到大車站,車輪轉動,拱手各行。須臾出神戸市,風景與九州瀨戶又不同矣。左望南海諸州島嶼港灣拖裙帶髻,風帆烟檣,攢蟻排蜂。即之欲離,呼之欲出,西人稱此間為五大洲第一奇觀信然。右望山陽崇獄,迤邐相接,溪沿則高低献碧,村落又遠近含青,山花点綴于綠田,古樹盤于山半,鮮明蘊藉,與南海異曲面同工。汽車之疾也,較臺北尤速。兩車相摩而過,有如閃電一鞭,駭目動魄。須臾到大阪車頭交行李後,即到臺灣協會支部會館,沐浴整衣,以寬數日之勞。計自澎江出帆以來,車舟勞頓己浹旬矣。
-
〈東遊紀略(五)〉《詩報》第13號(十二),1931年6月1日
-
十一日破曉,出東城郡上難波亭,偕同行人乗蒸汽車,風馳雨驟,直抵會所焉。會地在大阪南端。今宮之城城内,地基有十餘萬坪之廣。新建各舘在一萬二千餘坪之中,宏闊壯麗,比前四回大相逕庭焉。正門外豎一銅鑄九龍噴水式,飛沫縱横。過二十餘武,出入遊人,肩摩踵接。入其中則人山人海,南北東西、或男或女、黃翠青紫,綜計列陳為十部。自農業、藝林業、水産、探礦、冶金、化學、染織、製造等。工藝及機器、教育、學術、衛生、理財、美術、良圖,以至古个之重寶希珍、山海之奇形怪狀,無不包而括之,羅而致之。故觀資鎡基諸器之精良,而使人興菽粟水火之思者,農業館也。觀教授諸物之燦陳而令人念菁莪棫樸之治者,教育館也。至工業館,則巧技無双矣。林業館則異品絕耦矣。彼其虎豹象蛇、猩猩鸚鵡,一切山精之年籠于動物舘中者,猶有思及山林之樂也否耶。獺犀蛟鱷膃臘鼋鼍一切海怪之縮聚于水族館内者、猶能憶及江湖之樂無耶。若夫人類館之印度人、爪哇人、亞細亞、土耳其以及生蕃之男女,以錢購而非囚者。(聞一月身價有多至六十元以上者)人觀我而我亦觀人,似得矣。臺灣館之孝男像、孝女像、嬌々娘、滴々婿,以及僧道之兩途,以泥塑而長立,無人相而亦無我相,何嫌焉。機關室之器械,以一線制千百余線之動,尋繹而得,亦可開拓萬古心胸。望遠樓之丈數有百八十六尺之高電桶以升(樓之中一四方鐵架用電氣載人而上一度定十五人),可俯顧四方景色。
-
〈東遊紀略(六)〉《詩報》第14號(十四),1931年6月15日
-
ハノラマ臺之上,七大國之兵馬逼野漫山。義和團之強民,奔狼鬪虎。城上則礟烟四起,有天皆紅;河畔半人馬横尸,無水不赤。天昏地慘,日月無光。河山慘裂,古今同哭。(舊曆三十年七月十四日列國聯合軍天津城占領)庚子天津之大戰場,不圖今日而恍惚遇之也。入不思議館之中,七少女着五采衣,緩舞則婉轉隨風,目能言而眉能笑。隱舞則金粉閃目,翩飛鴻而矯游龍。幾艘舟作競渡戲,逆流則銀濤衝激。聲噪耳而沫撲人,順流則鷁首如飛。風為吹而疾如箭,百怪千形、無奇不有,誠泰西電學之良也。外此,若電氣館、機械館、通運館、體育館、以至美術館,肖像館、器械館及冷藏庫參考館、眺望臺、植物室、喫茶店、快廻機(余坐一次)、奏樂堂、拖舟架觀音噴水、花卉盆栽,無不色々臻絕,引人入勝。况與會者有歐米中華韓邦乎。聚世界之品物、揚豐聯鏕、爭長一室,焉得不炫目而驚心,震今而鑠骨也哉。
-
中華品物列立參考館,中館之外大書吳材楚賓四大金字。一見便知中華風物,非外邦所能混也。館之中分為江楚四川兩部,四川部敷施質素,結構渾堅。製式半採用西洋,列品多東南三省。江楚部,則有安徽之房四寶,江蘇之織布銀器,江西之陶磁等珍,以及湖北之製鐵式,湖南之天然物。福建之漆器品,若玉器、若銅器。若花甎石碑等器,無不晶瑩綺麗,炫奪心目。六朝金粉之遺,江南佳麗之地,入其中者,何禁神馳而意遠也哉。會中品物之多、更千百□悉數難尽。左記所陳,舉一漏萬,唯有一言以蔽之曰:真勸業大博覽會也。閱新報中言俄國唯某公爵献酒三十罈而已。末日十九登望望遠臺,見夫會地,背後崗巒起伏,蜿蜓南馳。一帶樹林,青蒼献媚。會地中央,碧瓦晶窓,陸離放采,旌旗搖動,嬝娜隨風,與山上翠微遙相掩映。俯視嬌郎伴婦、老翁携孫、錦簇花團,遊人如蟻。會場內外之風景、盡入双眼。較之天王寺、五重塔之高、無少讓焉。(待續)
-
〈東遊紀略(七)〉《詩報》第15號(十三),1931年7月1日
-
附大阪紀略
-
按大阪之地東西凡一里,南北二里半,分東西南北為四區,户數十九萬有奇,人口八十五萬以上。(此是在明治三十六年所統計者)橋梁絡繹,密如蛛網。(現有二百四十二橋)東注西流,慶梯航之輻輳;南來北來,望商賈而如雲。市中飲用之水,皆藉淀川而來。百鍊千經,濾汰潔旨。利用之源,莫大於此矣。市之東有龍蟠虎踞,勢壓遐邇者,即為大阪城也。(一名金城)係三百年前,豐臣太閣所創建也,壁壘濠渠,備極威壯,一時意氣雄視諸洲。(豐臣伐朝鮮時與明軍大戰于平壤明軍敗績使陳維奎來降)明治維新之後,改為鎮府。名位雖殊,而繁華則過之,亦可知其進步之有由來矣。前後計在大阪十日,所見所聞、難以盡述。故略言之,以誌大概。
-
金城懷豊臣太閣
-
前後無今古,金城獨有公。
-
貽書吞敵國,毀冕見孤忠。
-
三傑大名器,千秋典祀隆。
-
彌陀峰上草,幕々起英風。
-
二十日乘汽車往西京,舍吉岡街旅館。二十一日曉日初升,催車出吉岡,上西本願寺。(寺在堀川通七條北)中祀親像上人之像,係天正年中所建,距今已三百餘年矣。寺之中,鐘殿鼓樓、綺春閣、永安館,互映交輝。園內一閣曰飛雲,楹桷高啄,規制異常。門首書曰:真宗學庠,蓋明治十一年創建也。車向西行過五條橋,橋闊四間二尺,長四十八間三尺,車馬往來,聲沸於上。淺流急激,響答於下。車夫疾行間,仰見兩大石柱,書曰大谷,乃舍車就途,兩旁樹木整齊陰翳。少間,過眼鏡橋。(橋下兩圓空大過於車輪故以為名)入中堂,有經霜老樹,偃蹇迎人。轉左側過洗手亭三十武外,即是大谷。後山山路斜而曲,石墓累累之數千基。隨山上下,墓石高者有六、七層。鐫石之字有秀麗如趙者,有蒼勁如王者。到此界吟一絕云。(待續)
-
〈東遊紀略(八)〉《詩報》第16號(十三),1931年7月15日
-
高低舊塚逼山偎,擬賦長歌抵酒杯。
-
生恐古人多識得,長眠佳句逐風來。(昔有士人行塚問吟曰塚上古陰木風采何嫋嫋正吟間聞塚內應聲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覺曉)
-
步行間,忽見一山蒼翠,驚怒如兇鬼狀,掠面而起。下一石磴,到此停息,有水聲。橋如絲管,遠近難辨。回頭間,一婦人面壁作禮,趨視之則聲從中出。水由山穴來,以四石盛而引落之,故其音如是。石下一小石瀧,鐫書曰音羽瀧,蓋謂此也。東上一石路,七十四層,過拜舞台,踏音羽山,入清水寺,釋迦如來布滿堂宇。中堂書曰:南無々十一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寺前即京都市也,過朝倉脫履登堂,中二婦跪而念經,意似有所禱者。寺内碑塔甚多,有忍向信海等碑。忍向清水寺僧稱月照上人,與西鄉隆盛投薩摩洋者。(時安政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也)信海乃其徒也。並著勤王,功名蓋世。昔人有詩贊曰:
-
薩海月沉千古清,于今皎皎影分明。
-
丹心報國三基墓,高與老楓照舊京。
-
余感其意而步韻:
-
寺畔殘碑風晚清,三墳夜夜月孤明。
-
薩摩洋水千秋咽,遺恨難流到帝京。
-
寺門下多鬻陶器,曰清水燒,京都有名之器也。余到此買二金色豎碟。去而過清閑寺,別名號歌山。傳聞寺僧真燕薄幕倚門,有一少女來過,艷而美。真燕目送心動欲與語,故問清水寺在何慮。女乃歌曰:逢人忽動心,爭得清淨道。真燕頓悟,因稱號歌山云。離山過四條橋,東首有八坂神社在焉。社樓門下教坊數條,酒館妓樓,並軒夾道。又有祇園新地所蓄名妓仙媛,不下數百。歌鶯舞燕,惱殺風流。或曰美人亦東遷矣。故成島柳北有詩云:
-
俄然相過忽相親,一曲絃歌一枕春。
-
濃豔借來脂粉色,不知也有虢夫人。
-
回車向華頂山、過吉水園,循北上之麓,偶憩大津茶店,直抵松月樓旅館而午飲焉。杯盤狼籍後,上石山寺,怪石老杉錯落山面,比清水諸寺,大有淡妝濃抹之分。故石山秋月,八景中不可少之地也。眺後登小輪,穿三條橋至琵琶湖。此湖距京都三里許,東西五里,南北十六里,周圍六十里,實本邦之大湖也。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數竿漁子,遊蕩湖中,惜無關西大漢以鐵綽板彈而過之。湖盡舎舟車,至蔬水運河入口處,隨上橫石書氣象萬千四大篆字。初入時與致蹶如也,至百餘十丈許,内暗如黑漆,舟人寂靜,耳中萬丈激盪,奔騰澎湃,有如刀鎗摩擊人馬嘶戰之聲。而舉目似盲,不知是何變態,但覺肌膚寒冷,衣似沾霜。忽上流微露一光,疑則隧口也,近之則一舟掛灯。逆流倚壁掠鉄線而上,兩舟摩過,間不容髮。燈光照處,人面皆青,謂馨秋曰:此世所謂黑暗地獄也,馨秋噤不能答,又有間而聲微色亮出隧口矣。回首仰見隧門上,亦篆廓其有容四字。北時舟中男女二十餘人,皆暄聞不知作何語,譯者謂大意相慶再生也.。四顧山光樹色,掩映溪間,頃刻又入一隧,上曰:仁以山悅,知為水歡。十餘分鐘而即出矣。隧門亦有深山識水源之句。兩邊高豎夾舟而行,野草開花,爍射客眼,水隨山曲,舟順流行。至三隧而首有「雨過看松色」五大字。入隧後不以為懷,所謂司空見慣渾閒事也。出隧門上亦篆曰「美哉山也」。過此耳目一曠,萬慮俱空,如從幽冥中初出仙界者。沿溪鳥聲樹色,百囀千灣,真不減武陵山陰道也。登岸見一石碑,書一身殉節,萬戶霑恩。
-
〈東遊紀略(九)〉《詩報》第17號(十三),1931年8月1日
-
讀其背交,始知從事疏運而死者之紀念碑也。夫疏運云者,乃疏琵琶湖之水以運於京都,加茂川便人貨往來之用,且藉此水以發生電氣由銅線傳至各所。全府中所有鐵路電灯袵織,一切工廠,皆資其電力。其一半則通渠北流,以資田園灌溉之用。其于裨益于工商人民之各務者,不可枚舉。計自明治十八年至二十七年,金城是為京都一大事業。發起人係前京都府知事北垣國道君之所唱導也。聞有志者擬為鑄像表功,不亦宜哉。歸途過南禪寺入水利所,觀電氣局,紆面至太極殿,觀蒼龍白虎南樓,及龍尾樓應天門寺,而知桓武之遺澤猶未艾也。平安神宮在太極殿之北(此處有第四回博覽會場),外而两石柱書「經國洪猷萬世丕基」八字。守者導以稽首列聖,贈杯一枚,非磁非木,曰:用以祀念也。緩步過大學校。(明治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加設)武德殿,略盼而登車回吉岡、時鐘已六下矣。
-
按京都為歷代帝部,自五十代桓武天皇奠定以來,其中龍爭虎鬪,治亂興衰、至今已一千餘年矣。山河襟帶,可謂天府雄圖。茲就其山而言之,西北有愛岩山,其高三千四十尺。正北有鞍馬山,高遜於愛岩,而老杉拂雲,奇岫帶霧,昔者天武天皇與皇姪大友戰,敗績繫鞍馬于此,故以為名。東方有比叡山,屹歭山城近江之界。或云二千七百八十九尺,或云千七百八十九尺,或云千九百尺。世傳平將門嘗與籐原純友同登此山,俯瞰皇城。曰:壯哉!大丈夫不當宅此耶。就其水而言之,鴨川(又名加茂川)清流街東,環繞桂川,迴抱街西,分馳及高湘宇治諸川。幾如蛛絲經緯,護抱神京。雖歷保元平治之乱,南北兩朝之戰,城池台榭,或即邱墟。而江山無語,笑人自忙。登高放眸,猶見六十六州第一風景焉。明治初年,都遷東京,改京都曰西京。設市町村之制(大于村者謂之町,大于町者謂之市),分京都為二區市。北曰上京區市,南曰下京區市,戶數六萬四千有奇,人口約三十五萬三千以上,山川雄麗,寺院參差。遙瞻西北,遠皇東南,猶可想見皇靈之宛在焉。
-
〈東遊紀略(十)〉《詩報》第18號(十三),1931年8月15日
-
京都遠眺
-
神京氣象壓諸州,万古風雲護冕旋。
-
鴨水長江就玉帶,石山圓月躍金毬。
-
千年禪地千年草,幾處名园幾處舟。
-
東北西南無限樹,蒼蒼依舊拱龍樓。
-
二十二日午前九時,由西京乘汽車回神戸到海岸重訪陳許兩君,相見甚喜。午後,遊諏訪神社社後北山,高與雲霄、路如層梯,上者股為之慓。登巔遠望,則海中帆檣林立蟻排。市上檻樓星羅棋布,雖開埠日淺(明治元年始開拓市),而四方之外商來集者,莫不肩摩而轂擊焉。(現合約有二十一万四千有奇)余擬踰過西山,一窮其奧,同遊皆以不可。二十三日訪山田重光君,君前任澎湖總課長之職也。時余適遊漳未回,故不相識。而君與家兄梅峰以文交最善,故聞余之來,殊切豫待。(兩處相知街許豫庭之語)相見後,便問家兄起居。余為之告甚喜。寒暄後,為有扇頭事告別,君立草一絕相贈云:
-
眉山軾轍本齊名,絕妙文章冠玉京。
-
愧乏歐陽能荐士,相期安樂到公卿。
-
余亦率步其韻而答其意
-
風流隊裏久知名,詩酒韜光出帝京。(君現為橫濱火災保險)
-
神戸市中許一識,榮施也似到公卿。
-
各笑而別。是夜,携詩文數則邀飲於酒樓,所有即席數首,半多忘懷故不錄。余續其意而吟四絕:
-
處處銀燈徹夜張,教坊權作選詩場。
-
趙娘濃抹徐娘淡,一樣高樓兩樣妝。
-
其二
-
南院歌聲北院通,東樓驟雨西樓風。
-
京華佳麗多幽怨,曲曲聲聲眼帶紅。
-
〈東遊紀略(十一)〉《詩報》第19號(十三),1931年9月1日
-
二十四日過相生橋之西,拜楠正成公之廟。公南朝夙將也,建武中戰死于此。後人刻其碑曰:鳴呼!忠臣楠子之墓。(近代水戶議公建碑,碑文及明朱舜選銘)又一碑曰:至忠三世厚廟。有東西南三大門,廟後園林修竹,景色甚佳。屐齒印苔,花時猶盛。騷人逸士過湊川者,皆為之撫膺而憑吊焉。
-
謁楠公祠七古
-
志貴山頭暮暮風,湊河社畔朝朝雨。
-
山川磅礡三門閒,楠公廟貌昭千古。
-
憶昔北條跋扈時,太阿嘆息倒堅持。
-
護良憤怒重留髮,密贊深宮謀滅之。
-
謀洩東兵動地至,長驅犯闕容無地。
-
尊雲日尼三經函,籃駕夜逃上笠置。
-
紫宸殿南夜夢奇,南邊一木勢能支。
-
山僧解說金剛事,也識霽雲是健兒。
-
一朝風虎遇雲龍,七尺微軀誓不顧。
-
數萬元戎氣斗牛,神謀鬼策敵心怖。
-
聞風齊舉勸王旗,震獄搖山攜稿枝。
-
小鬼紛紛巨蠹盡,六龍朝發入京師。
-
額慶中興運會啟,忠肝赤胆輸丹陛。
-
孰知天聽蔽狂童,遂令群雄盡解体。
-
到此乾坤重擾攘,兇頑足利據鐮倉。
-
殲除醜類豈微策,爭奈南都事已忘。
-
九國旗旌漫野布,孤軍大敵鏖兵庫。
-
且將後事付兒童,死矣英维結局路。
-
煙雨迴風壓紫宸,深霄吉野重蒙塵。
-
可憐無數貞忠侶,偏損南朝第一人。
-
人稱武士花櫻樹,父子齊名村上墓。
-
凛凛英風不可當,橫吹直過柳邊渡。
-
我來此地拜楠公,多少英雄在眼中。
-
祠後林花獨聳翠,年年長掛夕腸紅。
-
〈東遊紀略(十二)〉《詩報》第20號(十三),1931年9月15日
-
午後驅車上東北山,欲所謂布引雌雄者。入山時,山勢峽東,從右上砂山。崎嶇數百武外,一平山有老婦賣茶於此。從躡岩角過左道,一山高聳。翠蒼中一白練下垂,即之無水,其故不得而知也,僅謂之雌瀑。再轉而深入,不知其幾曲。忽一老醜怪樹狀,森然欲撲人者,截道避其鋒而側過之。一深溝上路基窄,倚山壁行,溝下大小,石或突起似戴笠。或偃仰而露骨,奇形怪狀,不類石者。緩行細視中,覺耳邊濤聲洶激有黄河落天走東海之疑。趜就之,則凉亭幾處,中先有英之男婦數人觀玩。所謂雄瀑者,相將入座,倚欄觀仰。但覺一道白光,從樹石乱堆中,驚奔乱滾而躍下。躍處上下兩傍,皆有巉齒黄紅礪石。觸之,則聲色俱厲。怒沫乱飛數十丈,滿谷皆濛濛白烟。老樹鮮草之鄰,其傍者,歲無乾日。霎間肌膚衣裳不濕而冷。亭主婦四人以茶菓進,茶心冽沁心脾。此間佳趣撲去三斗俗塵矣。乘興從舊途出,繞左山背取徑深入,仰視山半數木樓,一少婦憑欄似有所思。(亦係賣茶者)俯瞰地忽凹數十丈,自是一步一高,數步一曲。偶逢一樵者,問以此去有路乎?曰:不知其幾千里也。轉踰一石崖,一大湖,忽現。蓋即取水道處也。
-
〈東遊紀略(十三)〉《詩報》第22號(十三),1931年10月15日
-
隔湖一山,高聳峭凌,獨立雲上。余欲過之,而豫亭、馨秋以湖深路細為言,余亦股慓而膽寒焉。於是相將而迴、步々欲仆。於山牛拾樵者遺杖,持前導而扶之,似添一健樸。落山時,夕陽含烟、人影散乱。登車回顧,則已霧鎖雲封矣。
-
布引山即事
-
布引曲巔接翠微,天風吹上踏斜暉。
-
水衝怪石聲含怒,樹立孤峰勢欲飛。
-
少婦樓臺先月上,老樵岸畔帶雲歸。
-
拾他遺杖重重下,同首烟雲半掩扉。
-
布引山雜咏四絕
-
倚檻驚看瀑布來,瀑雄沫盛逼岩隈。
-
痴心擬向茶娘說,水不暫停我不回。
-
其二
-
山勢縱横樹勢紛,茅簷一角牛苔紋。
-
濛濛數縷隨風嬝,知是烟吹是晚雲。
-
其三
-
數步崎嶇數步平,一條纔過一峰生。
-
山靈似惱履痕重,故故顛危遊客情。
-
其四
-
領略山間與水間,思王到處便開顏。
-
祇因幽絕遊難盡,飛夢枕縈布引山。
-
〈東遊紀略(十四)〉《詩報》第23號(十四),1931年11月1日
-
二十五日乘台南丸出神戶,許豫庭贈詩兩首送到船上。持布引山樵杖而言曰:携此歸時如相見也。且曰:又向他鄉別故人,我之謂也。聞金鳴倉皇而別。(舟將聞以鳴金為號)余草一絕以答之:
-
驪歌到此兩難留,南浦依依上小舟。
-
唱到他鄉又向句,滿江綠水為停流。
-
二十六日午前六時至門司港,買舟再上馬關。欲尋斯謂春帆樓者,(明治二十八年三月十九日禮鴻章來媾和即在此樓之處)抵岸直上龜山門外一高樓。書曰「威樓」兩字,其字跡勁而雄脫。第二匾書曰「鎮西第一勝」,憶熊本人藪□孤山過此題詩云:
-
長風破浪一帆遠,碧海遙迴赤馬關。
-
三十六灘行欲畫,天邊初見鎮西山。
-
鎮西山豈龜山之别名歟?抑傳者之誤也。過此登春帆樓一望,半天風雨,流水滔滔,櫻樹滿門。(門中新栽櫻樹皆書年月媾和紀念)伊人何去耶!余書一絕云:
-
沉霧淒風景寂寥,春帆樓外雨瀟瀟。
-
都將今古無窮恨,分付關門上下潮。
-
三十日抵基際,乘汽車下台北,僑稻江之樓而居焉。
-
〈東遊紀略(十五)〉《詩報》第24號(十四),1931年11月15日
-
三十一日與總督府國語學校生徒李漢如、李逸村,循陌越阡,共登圓山之上、古木張蓋、夏蟬弄笛、落葉點苔、微風為掃,誠納凉中一小佳景也。相與談水野遵君及北白親王故事。隨下而觀水野君之銅像,蓋君為臺灣民政長官時,與臺之紳民甚為浹洽。及其遭讒去位,悶整歸鞭,一時之渭城朝雨輕塵,南浦之綠波碧草,莫不即景興懷,相與傷心話別。及君歸面訃至,故臺之紳民醵金立像,以表其情。余讀其碑文,未嘗不感慨係之也。(臺灣紳民立水野君像,而一代義俠之伊蘊政重君,為島民伸公憤,由臺中人雇轎迎歸臺北。沿途設置香案迎送,其造福於三百餘萬眾島民,至令未聞有建議立像者。豈在朝在野有區別歟。)去而過明治橋,入親王廟,青木侍拱,白磴未苔,雖乏雕欄曲檻、壯麗宏深,尚覺精潔。廟堂規模閒雅,方之內國諸神社,猶多讓焉。聯步踰後山、披蒙茸、穿青松,迅過幾峰巔,直上劍潭絕頂而休焉。高瞻遠矚,四面雲山,俯視城市之稠密,村落之疏明,田園之舞碧飛青,溪潭之千廻百曲,無不歷歷在目,瞭如指掌。惜乎稲江之水不能展拓寬深,而使輸船得進於其內耳。漢如矚目良久,念一古句云:歸閒我欲頻來此。余曰:檢點稻江面面峰。逸村曰:爭似同來添舊雨,漢如連聲唱曰:一齊晚唱劍潭東。相與拍手尋山逕而下到劍潭。寺僧供茶敬客,在雅俗共賞之間,壁上數首步韻詩,蓋咏劍潭也。問僧原作何以銷滅?曰:不知也。因笑別而小眺于寺外。時夕陽已在山矣,聯車回寓,話飲小樓,風景依依猶有布引山之餘興焉。
-
劍潭寺步韻一律
-
常年擲一劍,是夜即飛騰。
-
過客皆騷客,今僧異古僧。
-
琢詞同提影,沿說類模稜。
-
我道非無據,傳來古佛登。
-
六月一日,曉輪初上,又與兩君乘汽車到枋橋林維源花園。(今改為板橋)抵門各以名刺投謁。(現雇一內地人顧守亦列任官者非投刺不得入)少頃,一蒼頭導入遍觀。其中凉亭水閣,深洞長廊,石穴彩樓,高樓憩室,以及圓池之漲綠浮輕,假之苔痕石磴,花樹則隨時點綴。臺榭則上下參差,無不處處雕樓、色色絕頂,誠富貴中一小洞天也。略自後上假山,臨池小酌。南風吹來,落絮撲背,蓮舟自動。之子云遙,緬前輩之風流,雪泥猶在。(周芸皋有題壁筆跡在焉)聽山禽之剝喙,春夢如何,雖曰未免有情,夫亦誰能遺此也。月既西斜,共由汽車同寓。
-
枋橋花園
-
亭榭樓苔處處清,枋橋烟雨入新評。
-
銅山傳鉢當高斟,北海開樽半世卿。
-
客散蘭亭鴻印跡,草堆金谷雀爭鳴。
-
我來杯酒青松下,一觸滄桑百感生。(完)
-
〈勸業博覽會序〉,《詩報》第25號(十三),1931年12月1日
-
不集古之詩書禮樂與今之化電聲光而參觀之,不知天地菁華之日洩也。不聚古之戈矛劍戟與今之礟槍軍艦而比例之,不見群倫材智之日開也。國家事無鉅細,皆宜博探互稽舍短取長,以臻美備。况工商諸業,尤為有國者第一關鍵哉。奧稽慶應三年,法國開萬國博覽會于巴里,幕府及薩摩、肥前兩番送貨參會,頗得佳譽。越明治六年,奥國維也納亦開斯會,又遺公使及工商獲物以習西洋藝能。至美國開會于費拉特費之時,工商則乞貨物自輸。上官且貸資本赴會,而我國藝術之精美璀璨馳譽場中矣。從此,軒昂有志者,歲咸陸航歐美,吸取精華,歸而餉國。爰於明治十年八月二十一日開内國博覽會于上野公園,計於東京開會者三,於京都開會者一。其中,之有益於國者已見蒸々日上焉。今年開會於大阪已第五回矣。會中蒐羅各國之珍奇,極備人間之詭麗。古髓今精,無奇不有;分門別戶,有美皆臻。與斯會者,豈徒以誇眼福之多,悉數名之對云爾哉。蓋將以人之所巧者,而補乎我之所拙;且將以人之所短者,而貽以我之所長。相勸相成,以益於己者益於人,而後不負斯會之旨焉。推斯意也,詩書禮樂,劍戟戈矛,化電聲光,礟槍軍艦,又何嘗非古今一大賽乎。審時而度勢,舍舊而圖新,是在有志力者自為耳。搦管挑灯,爰為之序。(明治三十六年癸卯六月歸途暫僑於臺北稻江送青樓即舊曆五月十三日地震日也)
-
#參考資料
-
《臺灣日日新報》,http://enews2.ith.sinica.edu.tw/ddnc/ttswebx?0:0:1:ttsddn0.4831478965528167#JUMPOINT
-
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臺灣期刊影像系統》,https://hyerm.ntl.edu.tw/ntlerm/sendurl_api_v3.jsp?urlhttp://stfj.ntl.edu.tw
-
「澎湖廳林此到外十三名紳章附與ノ件」(1900-12-07),〈明治三十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卷官規官職〉,《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601018。
-
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https://db.nmtl.gov.tw/site5/poem?id30828,《詩報》第七號,「先哲遺稿」欄,1931年3月1日
-
澎湖縣文獻委員會,張默予,澎湖縣誌卷十四人物志,1972年,頁56-57
-
林介仁,〈林介仁先生佳作〉。
-
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http://www.literaturetaiwan.com.tw/poetry/04/04_01_01.htm
-
鷹取田一郎編纂,《台灣列紳傳》,1916年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s://who.ith.sinica.edu.tw/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3-01-0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