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開閩始祖呂占,號競茂,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生於唐未,時黃巢之亂。競茂高祖父呂蒙正(呂諲)為唐肅宗當朝宰相,世居河東,即今日的山西省永濟市,也是
呂氏堂號”河東衍派”之由來。
-
閩系
呂氏至在閩十二世,開浯二世次房呂潘浯之長子呂光祿,再到光祿派下長房的呂天德么子派下的呂應保(開浯六世),應保的五房呂陸宗單傳呂明,明下有子三,么子呂文焯傳子四,同是么子的呂調順生有成任及成都二子,
呂成都就是相傳的
呂氏開澎始祖。也就是說,
呂氏開浯之後,直到第十一世(在閩二十一世),經歷五百餘年才遷徙澎湖。
-
呂氏自浯遷澎據傳始於清順治4年
(1647),先是開浯十一世
呂成都攜遷至
馬公東衛,其後有人陸續遷至
西嶼或
望安、
七美等地。再有呂誠由泉州轉自金門來到澎湖
白沙的
瓦硐。
白沙小赤村呂氏族譜的開浯祖先為呂之才,是在閩第九世呂惠卿的二弟呂德卿的長孫,其父親為呂法,自家稱之為法公。
2012年底在
小赤村則另建一座
呂氏宗祠,堂號則為:「派衍河東」。
-
小赤村民以農業為主,兼及漁業。村内有一傳奇人物呂石硓的古宅,其創建時代早於
張百萬時期,另其宅主呂石硓先生為具時代背景的地區性代表性人物,傳說
張百萬致富後購買大批石材,由
赤崁碼頭用
牛車搬運,途經呂石硓屋後的石頭路至
瓦硐,由於
牛車載重致車輪輾過石頭路造成的聲音嚴重影響村坊住所的安寧和道路的毀損,憤而至
媽宮城衙門告其擾人,但官署考慮到雙方皆為地方名人,所以不願受理,委請雙方和解。因此雙方相約次日上午至
吼門(現
跨海大橋中段海溝處)丟銀元論輸贏,較勁何者先停止或不想丟就輸掉比賽,最後由
張百萬獲得勝利。
-
《建築形式》
-
小赤村呂宅採一落四櫸頭形式,建築主體以
硓𥑮石一氣呵成自基礎地盤砌至牆頂,大厝身屋頂兩側做脊頭、中間鋪瓦。最重要的建築特徵是這座
歷史建築出現的大厝身歸壁開窗、屋坡磚坪及深井兩側的尾間仔前頂面設平頂磚坪,是表現
日治時期澎湖居民傳統建築的演化特徵。這棟以
硓𥑮石為主要牆體構造材料的民居,牆角以汕石材料加強穩定性,正立面以水泥砂漿粉刷。大厝身内部兩堵中清壁採用的是土埆磚,大廳設神明廳壽屏。門樓簡式師公翹形式完整,見證澎湖早期門樓形式,前有外埕、水井及
硓𥑮石圍成的矮牆
菜宅。後有靠山,場域具完整性,整體極具價值性,值得保存,呈現地域風貌並具建築史之價值。
-
文字引用|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11-02。知識更新|2024-11-24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