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竹篙港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竹篙港(Tik-ko-káng)
-
沙港下社碇頭(Tènn-thâu)與員貝之間有一條天然的水道(港路),此條水道是昔日沙港與其他鄰近村落圍捕海豚的主要水域。圍捕海豚通常在每年的春頭海上微微起霧的時節,當漁民發現海豚時,就會出動漁船,民國50年代以前並未有網具,漁民多會帶上鍋瓢之類的鐵製品,敲打船邊(kòng-tsûn-po)發出聲音,驚嚇海豚往南游,海豚多是圍趕到今日沙港天后宮前。後來,沙港漁民組成的公司,編製一張紅色的大網圍捕海豚,這張大網還使用薯榔染成紅褐色,以增加其韌性並具備防腐、防霉效果。後來,又改用捕捉鰆魚流刺網。海豚肉也常成為民國70年代以前,沙港人餽贈親友的禮物。
-
由於此條航道筆直,宛如竹篙一樣,因此村民稱為竹篙港。從1900年日本水路部的海圖,由碇頭碼頭出海沿著竹篙港兩側的礁棚分布著許多石滬。從沙港竹篙港的小地名可知,竹篙港是取其形狀相似竹篙而命名,並非真的有竹篙漂流到此地,或是此地有種植竹子。
-
#感謝沙港親友團協助採訪與紀錄
-
#感謝陳漢川先生
-
#感謝陳世進表哥
-
#感謝陳添清表哥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09-18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