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里早期的公廟奉祀土地公為主神,乾隆年間池府王爺代天巡狩駐蹕後,才改為池府王爺,並另外在
威靈殿東側興建「福德宮」。目前可知的福德宮歷史是
昭和10年(1935),
威靈殿重修之後,里民曾因為
威靈殿神明的指示,重建過福德宮;在這之前的土地公是一尊用木頭雕刻的小神像,改建時由謝自東利用「硓𥑮汕」
重光里福德宮今貌(一種質地細緻的珊瑚礁石灰岩)重雕土地公神像迄今,原來的木質神像已不知去向。
民國38年(1949),福德宮屋頂的棟梁被白蟻嚴重侵蝕,值年老大胡東昇發起重修,聘請薛有成負責「土水」,
葉根壯負責「木作」,於
民國39年(1950)完工。
-
民國64年(1975),
威靈殿重建後,鑑於福德宮已經老舊不堪,又受白蟻侵蝕導致漏水不斷,又由
威靈殿主任委員
呂全合發起樂捐重建,仍然由薛有成、
葉根壯兩位師傅負責。鑑於以往的傳統閩南式紅瓦、
硓𥑮石牆、木質棟樑,容易受澎湖氣候的「鹽水煙」及白蟻侵蝕,因此改採中國北方宮殿形式,屋頂加蓋琉璃瓦,並以RC鋼筋水泥構築。目前福德宮又有水泥剝落的現象,里民曾於
民國82年(1993)打算翻修,因為有部分里民反對而作罷,目前還在討論要重建中。福德宮每天早晚都由
威靈殿的廟公負責燒香敬茶,里民大都只有在農曆初一、十五及二月初二
土地公生才來拜拜,神桌前還有好幾尊被人丟棄的神像,如媽祖、土地公等。
-
資訊來源|
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