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錄影攝影:許玉河老師。

吉貝萬善堂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有應公厝仔
-
位於吉貝國中東北側有一座小廟稱為萬善堂,吉貝居民稱之為「有應公厝仔」。萬善堂內有一塊石碑鐫刻「萬善堂神位」,然祠廟內卻無祀奉神明,石碑後方為墓塚型式。吉貝村有一風俗,在外往生者,遺體不得進入社里,概懼其變成惡靈為害鄉里,因此只可停放於「萬善堂」周圍料理後事。不獨吉貝村如此,澎湖其他村裡亦有此項禁忌,也因此早期的觀念,人總要落葉歸根或是留一口氣回家往生。萬善堂所在地昔日也是吉貝墓葬區之一,再從此習俗推測,萬善堂此地應為吉貝最早的義塚所在地。
-
清領時期澎湖有兩座無祀祠,一祠在媽宮澳海邊,一祠在西嶼外塹,以為祭厲。代,澎湖除了上述兩座無祀祠之外,尚有官方或地方士紳設立義塚,安置無名枯骨。例如,媽宮澳觀音亭附近有萬善同歸大墓二所,尖山鄉林投鄉亦有地方仕紳洪純仁、職員蔡榮賢於同治12年(1873)鳩貲重修義塚,並建萬善祠於側。西嶼竹篙灣義塚為道光20年(1840)修築,咸豐3年(1853)再修,光緒3年(1877)重修。白沙地區,一在後寮灣、一在瓦硐港埔,名為「北山義塚」。遠在八罩網垵澳亦由地方望族許清香、許清省等人於光緒5年(1879)修建義塚,並立碑記其事。
-
吉貝萬善堂尚無奉祀神明,是義塚成為祠廟的過渡階段。早期,吉貝漁民為祈求討海豐收平安,尚有以「菜飯湯」祭祀。祠廟內掛有一幅紅布條「有求必應」,為南投市民代表賴三喜於2003年「歲次癸未年八月吉旦」敬獻。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