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治理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故事
神話傳說
時:
首頁
日治時期
故事
───
龍宮的傳說及澎湖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前,浦島太郎乘龜渡海到龍宮去,承蒙公主乙姬恩寵,過了三年,可是忘不了故鄉。誰知回鄉一看,人間不知不覺已過了七千年。打開公主給他的玉手盒,他看到于盒裡鏡子上的他竟已是一個衰老的老公公。這是一則傳說,是膾炙人口的故事。龜背就是像龜甲那麼小的小舟,龍宮就是離人間好遠的都城,是海洋中的洞天福地。又公主乙姬是象徵海洋的幸福女神,公主的恩寵就是豐富的海產。七千年的高齡,表示居處是長壽者多的健康地。至於玉手盒,是要給人借鏡反省,諷示人生的虛榮。如此考慮時,龍宮傳說未必為荒誕無稽的故事。這個傳說,因已故事化,所以減損了史實價值。事實上距今一千二百年前,在元正的治世,舍人親王等所撰述的日本書記中,大泊瀨幼武天皇廿二年條下就有如下記載:「丹波國餘社郡管川人,水江浦島子,乘船釣,遂得大龜,便化為女,於是浦島子感以為婦,相逐入海,到蓬萊山,歷睹仙眾。」當然上古史所流傳的故事,總有幾分神秘,但訓讀成「常世之國」的蓬萊山是相當於龍宮,說常世之國也好,蓬萊山也好,龍宮也好,意義雖有若干差異,但大體來講,不外乎表示仙鄉、別世界或理想樂土。因此把浦島子到達的蓬萊山或常世之國誤傳為龍宮,也未必就是謬誤吧。然在浦島子以前的時代,神代時有少名彥名尊,神武治世有御毛沼命,垂仁天皇九十年有田道間守等,都曾有渡往常世之國一事,且記載在地神本記、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書中。還有常世之國究竟在何處?也有各色各樣的說法。以六十四個島嶼碁布的大海,澎湖正足以呈現海市蜃樓的景觀。被歌謠頌為乙姬使者的鯛、鮪等三百多種魚族,也必是棲息在多海島的島群中。澎湖雖然沒有長生不死的人物,但卻是長壽者多的健康地。又從曲折深邃的
馬公
灣,眺望瀕臨海岸的
馬公市
街時,或許更會讓我們相信流傳於日本的龍宮仙境就是此地吧。
-
文字引用|澎湖事情(第一冊之三)_
硓𥑮石
季刊第八期
知識建檔|2025-06-17。知識更新|2025-06-18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下街仔
|
大池村
|
街巷地名
篩仔頂埔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大埔
|
大池村
|
農業地名
頂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下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後溝
|
大池村
|
水源地名
彎弓
|
大池村
|
器物地名
隔仔尾
|
大池村
|
方位地名
美援與澎湖漁業發展
|
漁業發展
漁業資源的保育措施
|
漁業政策
水產加工及產銷的輔導
|
漁業政策
真武殿
|
明代
|
青螺村
|
玄天上帝廟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通梁古榕
|
通梁村
|
榕屬
妙廣寺
|
啟明里
|
佛廟
總鎮署
|
清領時期
|
長安里
|
行政機關
松島紀念碑
|
明治
|
啟明里
|
石碑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
大正
|
龍門村
|
縣定古蹟
平台知識總數
7,691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