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龍門李姓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同義詞彙|龍門村李姓
-
李姓分兩支系:其一「西李」始祖李順舉;其二「東李」始祖李尚業。
-
1、其一西李:西李開基始祖牌內文載:「始祖李順舉,生於萬曆16年,卒於崇禎14年15881641)。李順舉父李朴齊,生於嘉靖37年,卒於泰昌元年(1558-1620),居金門。」按李順舉傳一子仕進,仕進傳一子榮祖,榮祖傳邀、旺、亨、己四子,即今西李四房。
-
推判李順舉萬曆晚期自金門遷澎(不知金門何村),係龍門港最早移入之姓氏,亦是澎島諸李氏聚落中,最早遷澎者。
-
昭和時期西李有三合院10間,分居東北甲4間(今龍門村40、47、49-50號)、西北角3間(今龍門村68、70-71號)、西南甲3間(今龍門村105、147-148號)。現仍居於社內的李啟隆、李己民皆係西李裔孫。
-
2、其二東李:東李開基祖牌內文載:「始祖李尚業,生卒年不詳,3世祖李全富,生於雍正11年(1733)。」推判李尚業約生於康熙22年(1683),再由「尚」字云,推判係浯江古龍頭李氏11世祖,康熙晚期自古龍頭遷澎。
-
按東李裔孫李全發家中祖牌載:「先考李媽位,生於乾隆26年,卒於道光9年1761-1829)、先考李光捷,生於乾隆26年,卒於嘉慶25年1761-1820)。」李媽位、李光捷2人,由生年推判,應係李全富之子,東李4世祖。
-
昭和時期東李有三合院10間,分居東北甲4間(今龍門村7、29、32、33號)、東南甲6間(今龍門村72-74、86、117-118號)。
-
高雄市興仁國中退休校長、現任馬公高中全國校友會理事長的李東實和現今任職馬公高中的物理老師李全發,皆係龍門港東李裔孫。
-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一百大姓考略.李姓》載:「李氏姓源有二,一出自嬴姓,《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載帝顓頊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皐陶,為帝堯大理(官名掌刑法之事),皐陶生伯益,伯益生恩成,歷虞夏商世為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裔孫理徵以直諌,不容於紂得罪而死,其子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性命,遂改理為李氏。一始自老子,《姓氏考略》、《姓解》載周之前未見南李氏,自周有老子,姓李,理、李古字通,老子為利貞之後,因祖為理官,以李為氏。《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載李耳傳李宗,再數傳至秦御史大夫李曇,生崇、辨、昭、璣四子,李崇官隴西太守,是為隴西房始祖,傳衍極眾,族人遂以隴西為郡號」。
-
《金門縣志.人民志.氏族》載:「李氏帝顓頊、皋陶之後,望出隴西趙郡。唐僖宗乾符年間,唐高祖四世孫武陽郡王李叢裔孫李保朱,避亂閩地汀洲,寧化縣石壁鄉;生五子,以五行之德為名,其族滋大,尤以火德之派為盛,分衍閩、粵;金門李氏即其裔也。共有四系:一為銀浦李,來自同安浦園,故名銀浦(同安舊名銀同);明初同安有李容者,洪武進士,靖難之變,容為方孝孺門下士,抗節不屈遇難,容孫應祥,避難浯洲古龍頭,為張姓贅婿,遂為古龍頭(今古寧頭)李氏開浯始祖。一為三山李,元末有李應洪者,自南安淗江移民小嶝嶼,其孫顯宗、德宗,僦居山西寨後堡。一為李厝李,其始祖名良亨,元初遷居同安李厝,支派由同安遷浯,李厝即今前水頭。一為後浦李,係咸豐年間,有李遇春,避洪楊之亂,自漳州挈眷來浯,居於後浦大街。」
-
湖西鄉諸聚落李氏,大多系出金門古龍頭李氏,除龍門港社外,分述如下:
-
港底社始祖李順,天啟年間自古龍頭遷澎(世系不明);青螺社始祖李啟發(約1600-),係古龍頭李氏11世祖,崇禎年間徙澎;水窟社始祖李清(1672-?)、李公二人,康熙中期徙澎。按水窟社始祖據《浯江銀同李氏家譜》內文所載,疑為浯江古龍頭李氏12世,名清波,字云「永惦」,與隘門始祖李清儀為從兄弟;隘門社始祖李清儀(永象),係古龍頭李氏12世祖,雍正時期徙澎。
-
另城北、太武社李氏隘門社李氏支系:城北社始遷祖李清和,明治時期城北社,惟裔孫皆已徙台;太武社始遷祖李立,咸豐年間入贅歐陽氏,裔孫皆承李姓。
-
尖山社東寮李氏,係龍門港社李氏支系,其始遷祖為李江瑞,昭和時期入贅王氏,惟不知系出東李或西李?
-
尚有北山嶼瓦硐港社始祖李光榮,乾隆中期亦自金門來澎。尚有西嶼澳外塹社下李始祖李朱,永曆晚期自金門徙澎;叧一大李始祖李富,康熙中期亦自金門遷澎;小池角社始祖李鎧,乾隆中期自金門碧山來澎;緝馬灣社始祖李公(名諱不詳),約在康熙年間來澎(原籍不詳)。
-
故澎島諸李氏,應大多系出同源,原籍大半為金門古龍頭。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2024)
知識建檔|2017-10-19。知識更新|2024-04-1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