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1949)大陸撤退後,進入戡亂時期,處在第一前線的澎湖情勢更是嚴峻。當年8月本縣就奉命成立防護團,翌年改組為民眾反共自衛總隊,縣政府也開始實施值夜制度,全體員工還得參加軍事訓練,以便配合戰時的需要。
民國41年(1952)韓戰爆發,東太平洋情勢緊張,本縣又奉命成立民防總隊,統一指揮戰時的應變和防護措施;
民國43年(1954)開始實施「一戶一壕」運動,鼓勵民間普遍構築防空壕洞,以減輕敵機空襲時的損傷。
民國47年(1958)發生金門八二三砲戰,澎湖也跟著加強防空和備戰,縣政府於是在警察局前興建一座地下避難室,做為戰時集中保護重要人員及檔案的應變指揮中心。該避難室全部以鋼筋混凝土構築,牆壁完全在地下,只在頂部設置氣孔;主體建築是東西走向的一條通道,長約50米左右,兩端各有出口(裝有厚重的防爆鐵門),到中段擴展成圓形,周圍的干房間也都設有隔音防爆門,內部水電及電話一應俱全。不久,臺海情勢逐漸舒緩,該避難室可以說只是備而未用,在
民國84年(1995)興建縣政府地下停車場時被拆除。
-
資訊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3輯|
2006年)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