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造船廠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澎湖的造船業肇始於昭和14年(1939)成立的「西臺灣水產株式會社」,在今漁隆路、海埔路(即五里亭)一帶設置造船廠,來承造本地的機動漁船(許雪姬1991:125;張玉璜1998:192)戰後,造船工廠由「臺灣農林公司」接收,再轉交給澎湖縣漁會經營,後來由於經營不善而歇業。到民國47年(1958)以前就只剩下一些造船工人在海邊就地承造小木船、舢板。最大者為十噸級,不再有所謂的造船廠。
-
民國48年(1959)底,才有紀安東創立「澎湖造船廠」,年可造小型木船四艘;黃豁然設立「豁然造船廠」,年可造新小型木船五艘;顏詠設立「顏遜造船所」,年可承造小型木船五艘。民國49年(1960)又有胡佛爐設立「澎興造船廠」,年可承造小型木船六艘;民國50年(1961)底,張添丁也設立了「興周造船廠」,年可代造木船十噸級二艘;又有陳厥(曾任縣議會議長陳西南的父親)設立「義和造船廠」,年可承造小型木船三艘。民國55年(1966)陳癸酉設「癸和造船工廠」,年可修造小型木船30艘(周宗賢1996:16)到民國64年(1975)底,設在馬公第二漁港附近的造船廠共有8家。第二漁港附近更出現了23家和造船工業相關的鐵工廠。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三輯(光復里中興里
知識建檔|2025-05-1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