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匾額  

永敦夙德匾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隱藏資訊

隸屬空間|真靈殿
匾詞:永敦夙德。上款:歲次乙酉年孟春之月吉旦。下款:鼎灣鄉爐下眾弟子仝敬叩。
-
歲次乙酉可能是1885年1945年,王滋敏、吳培基根據下款鼎灣「鄉」的用法,認為這是日治時期的用法而推斷該匾是1945年。然而筆者認為1885年更有可能,理由如下:
-
首先,清代許多契約文書及《澎湖續編》、《澎湖廳志》中,鄉、社之稱皆有使用。
-
第二,許家真靈殿沿革於1945年前後並無重大事件。反而是1898年〈澎湖廳寺廟調查表〉提到的「港仔尾鄉,靈應宮,10坪,去今10(1887年)年前」,以及民國62年真靈殿重建落成碑記〉所載「迨自光緒9年1883年)陽月,再由鄉民耆老許建發捐資興建前落」,1885年的時間點正好吻合。
-
第三,以本匾之寬度僅約130公分,匾額符合10坪廟宇量體的視覺。
-
第四,1959年《澎湖縣宗教調查表》記錄了民國甲午年「道化群黎匾」,同時也記錄本匾為乙酉歲的「永敦夙德匾」,但實際上「道化群黎匾」並未刻有民國年號,因此當時紀錄者可能就將此兩塊分開認知,而將「道化群黎匾」特地加註了民國年號。
-
第五,鼎灣村許家村兩村交陪歷史源長,從匾中詞意「永敦」、「夙德」也符合鼎灣村慶祝許家廟宇落成慶賀之意,並緬懷兩地祖先交往的情懷。
-
鼎灣村許家村兩村今日仍保有聯合鎮符的習俗,由鼎灣村開帝殿鼎灣村永安宮許家真靈殿港元寺,於元宵後第一個周六舉行。這項習俗源自於許家村真靈殿建廟前,兩村可能以鼎灣村永安宮為同一信仰中心,兩村互稱「表仔」,後來許家村雖自行另外建廟,但因兩村情誼因此會聯合舉辦鎮符遶境
-
鼎灣社區發展協會洪良利理事長表示,戰後,兩村曾經因為人力單薄,曾經想商議駐軍派兵協助抬轎,兩村各自鎮符,但最後因事關百年傳統而作罷,是澎湖地區目前唯一兩村辦理合鎮的案例。
-
文自來源|陳英豪先生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