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頂下桌組記錄

影像分類:神桌  2018頂下桌組記錄|影像來源:澎湖縣百年歷史廟宇及教堂文物普查計畫(二)成果報告。拍攝日期:2018-10-16(星期二)

文澳祖師廟昭和十二年「祖師廟」頂下桌組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長方體供桌。全件淺浮雕,施棕漆,正面桌裙上方有三圓篆字「祖師廟」,字黑漆,圓篆字外飾人物圖。桌裙中央浮雕祥雲蟠龍,四腳分別抓取旗、球、戟、磬,象徵「祈求吉慶」。劍帶外側雕花鳥圖,劍帶刻有落款,上款為「民國十二年冬月吉置」,下款「本社弟子葉清金叩謝」,上款之「民國」刻法明顯與其他字不同,細看底下仍有疑似「昭和」殘跡。桌裙為兩面木板組成,後方有兩道直向榫接固定。桌面上增設一現代不鏽鋼桌皮。兩側橫棖與牙條間各有三片卡子花。頂桌,長方形檜木供桌上桌,桌面榫接方框、打槽嵌入面板、束腰、鱉唇、直線馬蹄腳、丸型飾條裝飾,裙堵樟木圓雕刀馬人物;右側陰刻紀年「昭和十二年冬月吉旦」,但「昭和」已被填平,左側落款「本社弟子葉清金叩謝」。
-
本件供桌原屬於文澳祖師廟,現由東文里營頭公廟使用。營頭公廟重建於1996年拾月,同時文澳祖師廟正出火重建,原用於廟內的本件供桌,就轉移至營頭公廟使用。東文里雖然居民有蔡姓、莊姓陳姓,並有東文溫極殿溫府王爺為本里主神,但莊姓居民多屬文澳的祭祀圈南甲範圍。1997(民國86)年該廟重建後,此組供桌由南甲莊姓陳姓信徒改用於東文里溫極殿營頭公廟繼續使用。
-
這件供桌充分展現了木作工藝的極致。尤其是正面桌裙採用減地淺浮雕作法,中央為正面龍紋利於海水波濤之中,雕刻精緻,與澎湖其它採購臺南、採用佳冬入石柳的供桌樣式不同,極可能是當地鑿花師傅所承作。澎湖在日治時代已有鑿花師傅承作寺廟木雕,如大正12年(1923)應聘參與澎湖天后宮整建工程的黃良,曾攜徒弟黃玉瑤參與澎湖如馬公城隍廟白沙赤崁村龍德宮馬公鎖港里北極殿桶盤里福海宮等廟宇。由此來說,這件供桌可能是澎湖日治時代木作師傅的手藝。
-
指定理由|
-
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桌裙的雕鑿手法和「祖師廟」三字的書寫方式,日後曾見於澎湖他廟,應是黃良傳徒所作。而此件頂下桌成於皇民化運動禁止建廟和宮廟活動之前,具有標誌意義。
-
2、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頂下桌原為祖師廟昭和12年(1937)之物,因該廟重建而移置聖真寶殿,下桌再因營頭公廟興建而移桌使用,其移用情形,反映祖師廟聖真寶殿營頭公廟,雖然目前分屬東文西文二里,但祭祀圈皆文澳範圍,且與文澳城隍廟等關係密切。
-
3、具有藝術造或科學成就:此下桌桌裙雕鑿技法和呈現方式,是澎湖黃良師承系統的類型,且為年代最早的代表。
-
4、數量稀少者:黃良師承系統盛於皇民化運動前的桌裙代表作,且至今仍維持未上彩的原型。
-
文字引用|國家文化資產網
知識建檔|2024-04-22。知識更新|2024-05-08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