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福建泉州人,
大正12年(1923)來澎參加重修
澎湖天后宮木雕鑿花工程,由於雕工細緻,花鳥人物無不擅長,頗獲得好評。
-
天后宮重修工程完工後,黃良繼續留在澎湖從事寺廟的木雕鑿花工作,期間先後參與
馬公城隍廟、
白沙赤崁村龍德宮、
馬公市鎖港里北極殿,
桶盤里福海宮等廟宇之鑿花工作。留澎期間,黃良一邊工作,一邊傳授徒弟,如
黃玉瑤、
林重喜、葉福美、
蔡攑等,之後又有第三代的傳人,為澎湖培養出一批本地的藝師,也為戰後大量廟宇翻修的熱鬧氣象投下伏筆。
-
中日戰爭爆發後,寺廟活動和寺廟修建工程受到相當的箝制,黃良迫於時勢轉往高雄發展,陸續從事教曲、鑿雕轎子和牌匾為業。戰後黃良走遍臺灣各地,繼續鑿花歲月。
民國46年(1957)返澎參與
望安鄉將軍村永安宮的工程,
民國55年(1966)後再度回澎,至
將軍村從事
將軍天后宮後殿的鑿花工作,此黃良便轉往屏東及高雄繼續木雕鑿
花生涯。
-
黃良精湛的技藝和細膩的雕工,至今仍為人所讚嘆,
澎湖天后宮正殿門扇上的木雕屏堵作品,便是一例。外層雕鑿花鳥,內層配上萬字篆(萬字盤長圖),採用花鳥托底錦地手法,造形生動,構圖嚴謹繁複,章法圓融,花鳥栩栩如生,空間感與層次感分明,作品分別題有「雪落蒼松鶴步遲」、「雪中小萼見英雄」、「秋深百舌弄蜻蜓」、「花中君子喜鴛鴦」等文句,匠心獨運中,有著濃厚的藝文氣息。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三)|文化志》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