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宮坐南朝北,創建於
明治39年(1906)。根據廟中碑記的記載,光緒初年
風櫃尾顏姓鄉民移居
桶盤時,由顏旺從
風櫃溫王殿恭請一尊溫府王爺分身在自家奉祀;後來其他的居民也前去朝拜,於是在
明治39年(1906)春天集資建廟,稱為「福海宮」。後來曾在
昭和10年(1935)擴建,
民國48年(1959)重修;
民國60年(1971)桶盤里漁業最盛時再次擴大重建,並增建鐘鼓樓,
民國71年(1982)又第四度擴建成今貌。
-
福海宮主祀溫府王爺,副祀觀音佛祖、三府千歲(朱、李、池)、五府千歲(金、李、宋、文、周)、羅王、上帝公、
大聖爺等神祗,是澎湖兩座副祀
大聖爺的廟宇之一(另一座是
馬公提標館)。相傳福海宮建廟不久就有鳥精作怪,溫府王爺於是上天庭習武,並請來齊天大聖下凡收妖,所以溫府王爺配有雙刀,廟中也奉祀
大聖爺。
-
桶盤福海宮在聚落四周設立的
五營之中,東營位在
桶盤里60號東側約100公尺處,西營位在「
魁星爺」廟東南方約2公尺處,南營設在
桶盤里47號東南方約150公尺處,北營位在
馬公第三公墓大門西北方約5公尺處,中營位在已廢校的
桶盤國小東側約50公尺處,位置從設置以來都沒有變動過。
-
資訊來源|
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桶盤福海宮祀奉有一尊在其他寺廟中少見的「
大聖爺」孫悟空(
馬公提標館也有一尊),據說是因為早年離島交通不便,衛生環境差,小孩有病沒有醫生診治,只能用傳統草藥或老人家流傳下來的土法治療。當時的孩童常常在生病之後變得瘦弱乾扁,無法養胖,習稱為「著猴」,居民都相信必須祭拜
大聖爺才能恢復健康。祭拜
大聖爺的時候要準備水果或供品、一套新衣服和金紙,帶著「著猴」的小孩到福海宮去燒香膜拜,再靜靜的替小孩穿上新衣;也有一說是要將新衣放在供桌上三天,再拿回家給小孩子穿。事後廟祝會將小孩的舊衣服連同金紙一起放入金爐中燒毀,據說之後小孩子的病體就會好轉。
-
文字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
福海宮重建落成碑記
-
從來世之祀奉聖神,乃因感其靈應昭彰,澤被群民,故為欲崇其德而報其功,非特通都大邑為然,即海湄山陬亦莫不建廟宇,以薦馨香也。如本里福海宮之創建溯自一百年前,在光緒初年間先由本澎
風櫃尾鄉有
顏姓者數人移居至
桶盤島,為求護衛平安,住民顏旺即從
風櫃尾溫王廟恭請
-
溫府王爺金身一尊,在顏家奉祀多年。斯時島內居民稀少,惟前往拜者有求必應,民心大感其威靈,乃有鳩資建廟之舉。遂於光緒三二年丙午春,首次開基建廟,額曰福海宮。坐未向丑兼丁癸,分金癸未、癸丑。至同年六月入火,由董事歐自、蘇法、陳七、陳江、董的、顏旺等敬立一匾「福鎮海中」,神之靈爽實式憑之。
-
民國廿四年乙亥,里民漸增,因感原廟狹小,乃第二次改建擴大,於孟冬月告竣。再由正董事顏來、陳扶全、副董事董仲、陳萬、
鄉老顏論、歐錦、陳扶全等敬立一匾「福鎮東海」,氣象堂皇。復增祀李王羅王,香火日盛,
民國廿六年丁丑安宮一次。
-
迨至
民國四十八年己亥,時因棟桷將頹,丹青剝落,乃第三次重修,是年荔月完成。復由董事顏秋皇、陳扶痴、歐文賜、
鄉老蘇贈、陳猜、董寬等敬獻「福鎮西海」匾文,以上各匾迄今尚懸掛廟中永存念。
-
民國六十年辛亥里民利大進,均叨聖神重佑,為答鴻恩,乃公議第四次重建廟宇。幸一唱百和,立即鳩工庀村,於同年二月十五日出火,恭請廟內諸神聖至公館安座,二月十六日辰時,將原廟拆平,同年四月十八日巳時起基重建,廟址坐向仍舊。於十二月未時上樑,至
民國六十二年癸丑四月十八日申時入火。是日由各方來臨參觀大典有如人山人海,洵極一時之盛也。此次廟宇擴大挺高,並築鐘鼓兩樓,巍然以聳立,雄峙於海疆,較舊時之廟貌增有數倍焉。且廟內構造新穎,鳥革翬飛,雕樑畫棟,輪奐一新,益增海濱靈秀之景色,遐邇咸稱壯觀矣。
民國六十六年丁巳八月十二日,聘請
風櫃里溫王廟之顏法師顯瑤蒞臨安宮,煮油三天行事。至八月二十日舉行本廟落成大典,設醮酬恩,連私醮直至十月圓滿,猗歟盛哉,厥功告成。全賴神聖垂庥,亦藉諸董暨執事人等之勞力奔走,及全里民眾之虔誠合作,有以致之。
-
噫嘻從此廟貌煥新,規模宏敞,神居永奠,而本省觀光客蒞臨瞻拜日盛,定當社運亨通,迎祥集福,其恭於斯乎。所有船隻抽分及樂捐諸人氏另泐石題名,以垂永遠紀念,是為記。
-
福海宮諸董事暨眾弟子一同敬立馬立信士
吳克文敬撰並書
-
中華
民國六十六年歲次丁巳陽月吉旦
-
文字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知識建檔|2017-03-14。知識更新|2023-08-23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