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井位於
馬公城內
舊演武場旁,
澎湖氣象站南側小巷。
明治28年3月24日軍比志島混成枝隊佔領澎湖島進駐
媽宮時,士兵為炎熱所苦,冒瘴癘病者甚多,而島中飲水缺乏,唯獨此井滾滾湧出,水質亦佳,以此供士兵飲用,讓士氣為之一振,故命名為萬歲井以資紀念,於井旁立碑並題詩。
明治43年(1911)由井田麟鹿編撰之《
澎湖風土記》一書中萬歲井兩側並無圍牆,井口上方亦無遮蓋。發行於
大正3年(1914)的《臺灣》其照片與《
澎湖風土記》應為同一張,亦無上述設施。
昭和7年(1932)的《
澎湖島大觀》,則已有圍牆頂蓋。可見萬歲井的圍牆頂蓋,係大正時期以後所增築。從舊照片來看萬歲井石碑為三角狀,三角狀石碑乃明治大正初年澎湖石碑的外型特色。
大正5年4月18日杉山靖憲所著《臺灣名勝舊蹟誌》澎湖臚列的14個名勝舊蹟,萬歲井即為其中之一,期她尚包括
媽宮城媽祖宮、
紅木埕城址、
孤拔中將墓、英輪
Bokhara遭難記念碑、
千人塚、
施將軍廟、
觀音亭、
嘉蔭亭、
萬軍井、田中井、
松島艦遭難記念碑、
北島燈臺及
漁翁島燈臺等。
-
吳克文先生於
民國81年參與澎湖縣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口述萬歲井歌,詩歌如下(括弧內文字為筆者校對):
-
櫻花爛漫別東洋,破浪西征萬里颺;精銳陷澎誰得比,功推松島大名揚。
-
飇輪雄撼鬼神驚,上陸
良文港進兵;鼓勇混成吾技(枝)隊,一麾直拔
媽宮城。
-
將軍萬歲快三呼,且喜登陴入版圖;未撲征塵思洗濯,齊聲歡頌佔澎湖。
-
其時
明治廿八年,三月暮春念四天;地氣不同南北異,澎民望兩(雨)眼成穿。
-
未臨三伏暑威炎,山處樹陰井若鹽;入口不堪曾忍渴,丹心為國苦何嫌。
-
神州神武有神靈,保護全軍得水冷;演武場邊來一井,足供炊浴濺無停。
-
井泉最潔食清甘,凱唱歌風解慍南;飲水思源添壯氣,至今將士德稱覃。
-
從茲勒石爰成歌,萬歲井中水弗磨;將士義輝垂並久,源泉滾滾感恩多。
-
萬歲井為
明治28年(1895)3月比志島混成枝隊登陸澎湖所開鑿之井,圍牆與頂蓋係大正以後所增築。今日萬歲井頂蓋已無蹤影,兩側圍牆尚存,然周遭環境髒亂不堪,萬歲井紀念碑則渺然無存。
-
文字來源|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