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合昌建材行記錄

影像分類:古厝  2024合昌建材行記錄|拍攝日期:2024-09-05(星期四)

合昌建材行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傻愛莊
-
合昌建材行位於馬公市新生路14號,即位於東門(朝陽門)城外「埔仔尾」地區(興建於1910年代)。昔日所謂的「埔仔尾」指的是中興路與重慶街以北地區。日治時期此區稱為「旭町」,二次戰後狹義的稱呼僅指民生路、三民路以北之地(即清領時期朝陽門之北),此區以今日之新生路一帶和日治初期馬公的發展,與清領時期媽宮城有密切的關係,當時的媽宮城是澎湖唯一的正式對外貿易港口,相較於當時媽宮城外以農漁生產為主的聚落而言,媽宮城為澎湖政治與商業的中心,因此鄉村人口便有向媽宮城集中的現象。其次,媽宮城由於地位重要因而突顯其軍事價值,於是自有清以來便是成為軍隊駐防的要塞,也因此城內軍事設施佔了媽宮城大片土地,平民能利用的空間自然有限,也由於城市的擁擠,而衍生出許多都市問題。因駐軍的消費日趨暴增,媽宮市區即呈現出沒有足夠土地發展的窘境。
-
媽宮城內在日治初期形成一圈使用密度較低的外圍領域,環繞著居民密集之舊市區。另一方面,亦由於官方掌控了多數可供利用的土地,城市內部所能供民眾發展的土地有限,居民除了向較不擁擠的北甲東甲以及城外的埔仔尾稍事擴張外,基本上仍多受限於原本的城市聚落之中。同樣的,在1900年代初期的港灣填土工程的經驗中,了解港邊無太多腹地,非在灣內填築不可,若未來之公共建設的興築,只能向東北發展。
-
土地的利用須向東北發展,即往城外的埔仔尾擴張。埔仔尾原意為墓仔埔之尾,是早期墓地之所在,亦為澎南區湖西鄉白沙鄉進入媽宮城之要道。日治時期,澎湖既然是日本重要軍事據點,為了提供軍人與在地日人之生活娛樂,於1906年(明治39)特別在此地劃一「指定區」,經營「貸座敷」,就是馬公的風化區。1912年(大正元年)日本政府進行都市的現代化將埔仔尾正式納入媽宮街的市區範圍。
-
合昌建材行以販售材木、煉瓦為主,並兼營土木營造業。蕭(呂)戊辰善於經營,妻陳玉又善於理財,因而商行的生意蒸蒸日上。經過數年,累積的財富便有餘裕在埔仔尾一帶購地擴張,當地人稱「埔仔尾三大地主」之一。鼎盛時的合昌商行不僅在馬公街享有聲譽,甚至在打狗鹽埕埔(今高雄鹽埕區)亦設有出張所,事務主要由呂山等人執掌。1930年9月,蕭(呂)戊辰(1880年1930年)因病去世;此外,其次子呂安德,更是澎湖地區享譽一時的政治人物,1915年(大正4)誕生於合昌建材行蕭宅,日治時期曾負笈日本內地讀書,畢業於日本大學專門部工科,回澎初任澎湖廳技士,戰後出任馬公鎮副鎮長,之後歷任馬公要塞司令部技正、澎湖縣建設科(局)長、省府建設廳簡任技正及省議員要職,1973年更當選澎湖縣第七任的民選縣長,為第一位澎湖籍的地方首長。
-
建築形式
-
合昌建材行的現貌為1919年(大正8)所建,佔地302.12平方公尺,地籍為馬公段536地號,建築形式為一棟二層樓的長型街屋。一樓昔日原為店面、倉庫與員工房間,近年來皆出租經營複合式餐飲,名為傻愛莊;二樓為日式的起居空間,由2間大小的房間與廊道組成。目前面臨新生路之立面尚保存良好,其建築結構為磚造,屋頂部與樓板梯間則為木構架,空間使用雖歷經多次替換,但尚稱完整。
-
整體建築立面並非全然對稱講究,左邊為廚房增建部份,故就整體立面而言,現入口不是位於平面中軸位置。左翼空間雖為後來增建,但是其水平裝飾帶之線腳連貫,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見,立面分層明顯,山頭正下方有圓形牛眼窗。屋頂現況為兩坡頂,與現屋坡形式不同。山頭形式線條簡潔,山頭中央之勳章飾圈內塑有“人昌”二字合為一字,代表合昌商行的標識,整體外觀則融合山牆的盾狀、草葉紋堆花裝飾與出挑的破風形式入口,整體呈現和、洋混合的風格趣味。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7。知識更新|2024-09-0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