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城堡遺址現況

荷蘭城堡遺址現況|拍攝日期:2021-02-21(星期日)

風櫃尾荷蘭城堡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同義詞彙|荷治時期建築、風櫃荷蘭城堡
-
風櫃尾荷蘭城堡位於馬公風櫃里俗稱「蛇頭山」的小半島上,於明天啟2年(1622)8月由荷蘭人所興建,以作為其貿易據點,堡內有司令官住所、營舍等建築物。天啟4年(1624)因明政府派軍攻擊,明荷雙方達成協議,由荷人將可搬遷之建材拆運至安平,用以興建熱蘭遮城。於荷人離去之後,僅賸的土垣與濠溝成為往後歷代政府之海防砲臺。風櫃尾荷蘭城堡為小型的歐式城堡,平面為正方形,長寬各約55公尺,其四角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轉角處均有往外突出的稜堡。本堡的土垣高約7公尺,以土壤壓實而成,其上鋪草皮;西南面的土垣因鄰接風櫃半島,其外側以石料及石灰築成,並有濠溝一道;其餘的三面臨接海洋,土垣的外側以木板圍成,木料來自日本、巴達維亞及廢船。於荷人佔領期間,本城堡之棱角上共安置有29門大砲。
-
資訊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頁
-
風櫃尾荷蘭城堡位於馬公南側圓頂半島尾端突出的蛇頭山上,風櫃尾蛇頭山馬公市西側金龜頭山遙遙相望,共同扼守馬公內灣。1604年(明萬曆32年)年8月7日,由司令官韋麻郎所率領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艦隊首度登陸今澎湖馬公天后宮前港灣以躲避颱風。同年12月15日在福建浯嶼欽依把總沈有容的交涉下離開澎湖。1919年(日治大正8年)年重修天后宮時發現一塊記載此事的石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現今存放於天后宮內。1622年(明天啟2年)年,荷人為了要與明政府通商貿易,由司令官雷爾生自巴達維亞率戰艦12艘、官兵1204名襲擊澳門失敗後,於7月11日再度入侵澎湖島,並由荷蘭艦隊司令官雷爾生(Cornelis Reijersz)於同年8月勘察澎湖島地形後擇定於風櫃尾北側蛇頭山上構建城堡,做為與明政府通商貿易的基地。風櫃尾荷蘭城堡也是全台最早興建的西式城堡。
-
依據1623年(明天啟3年)年荷人所繪的「澎湖港口圖」所示,風櫃尾荷蘭城堡為典型的大航海時期,歐洲海外殖民地的小型城堡,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各約56.7公尺,牆高約7公尺。在城堡的東、西、南、北四個角上各有一個往外突出的稜堡,稜堡上共安置29門大砲。城堡大門設於東南土垣的中間,大門南側海岸築有一碼頭以利船艦停泊。城堡的四周以土垣築成,西南面的城垣因臨接風櫃半島,其外側以石料砌築,土垣之外掘有一壕溝,其餘三面臨海,土垣的外側以木板圍成。城堡內緊臨西南牆側及東北牆靠東稜堡邊各有一排營房,東南牆中央有一座三層樓房,東北牆外也有兩座建築物。
-
1624年2月20日(明天啟4年1月2日)明朝政府由福建巡撫南居益派遣守備王夢熊率水師由鎮海入澎,且擊且築,澎湖本島法軍不敵退守風櫃城堡。8月3日(農曆6月20日)荷蘭改派醫生宋克(Dr. Matinus Sonck)接替司令官職務。8月16日(農曆7月3日)明兵進逼風櫃,荷軍豎白旗求和。經雙方協議後,9月13日(農曆8月1日)荷蘭人拆除城堡內外構造設施,轉往台灣安平並興建熱蘭遮城(Zee Landia)。
-
荷蘭人撤離之後,明朝政府整修本堡成為一座砲臺並興建守備衙門一間。1683年(清康熙22年),明鄭將領劉國軒再度整修本堡並配備火砲。1717年(清康熙56年)清廷加以整修,並增設墩臺一座,營房數間,此格局一直持續至清末。1885年(清光緒11年)3月29日法艦侵澎,本砲臺曾發砲攻擊,但因砲火威力不及法艦,開戰不到一個鐘頭守軍即棄守此砲臺。日治時期改為野戰砲陣地,1945年民國34年),國軍接收後亦派兵駐守,並於城堡南側加建防禦碉堡一座、機槍堡一座,碉堡南側亦有水井一口,疑是荷蘭人所鑿之井。民國50年左右,駐軍撤離。荷蘭城堡基地自此不再肩負戰爭的任務。風櫃尾蛇頭山荷蘭城堡為台灣和澎湖最早出現的西式城堡,但因荷蘭人撤退時將房舍拆除,而各朝代駐軍各依任務需要而有所更動,目前只遺留城垣殘跡可供辨識。
-
文字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
荷蘭城堡位於風櫃半島向北(馬公港方向)突出的蛇頭山上,扼守馬公灣,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是臺灣首座西式城堡。但是因為大部份的城牆都是夯土牆,牆外的木板和西南側的玄武岩石牆,在荷蘭人離棄時被拆運到安平去再利用,所以現在只存有遺址,已在民國90年(2001)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
-
依據天啟3年(1623)前後荷蘭人所繪的「澎湖港口圖」(圖5-1)的註記,荷蘭城堡是典型的歐式小型城堡(fort),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各約55公尺(180呎)左右,4個角大約正對著東、南、西、北4個方一個半圓形的堡壘;西稜堡高約730公分(24呎);南稜堡情況不詳;北稜堡高約670公分(22呎)。
-
城堡的大門設在東南牆的中央,朝南步行到蛇頭山東側有一道小碼頭。東北牆垣外正對著澎湖灣入口處的一片小空地上有1到2座方形的建築物,可能是堆置薪柴及其它必需品的倉庫。城堡內以土墊高約120公分到150公分(約4到5呎),中央是一個廣場,緊臨西南牆側似乎有一整排營舍及其他相關建築。在東南牆中央大門內側有一棟懸掛著三條橫紋的荷蘭國旗的樓房,可能是司令官雷爾生的住所。
-
城堡在天啟4年(1624)荷蘭人撤走之後可能廢棄了60年,到康熙22年(1683)施琅即將攻臺時,明鄭將領劉國軒才加以整修;後來清廷將城堡改為砲臺,在康熙56年(1717)增設一座墩臺和幾間營房。光緒10年(1884)1月清法之間戰雲密佈時,臺灣道劉璈又緊急整修;翌年(1885)法國艦隊駛入澎湖灣時,曾經被蛇頭山砲臺發砲攻擊(約1小時後,清軍棄守)。
-
光緒21年(1895)日本人佔據臺澎以後,這座荷蘭城堡似乎也一直充做砲陣地之用,只是已經不再具有很重要的軍事地位,因此可能在大正年間逐漸荒廢。戰後國軍曾在附近興建過一座地對空的機槍堡,機槍堡的殘蹟目前仍然清晰可見(林會承 2001:28-31)。
-
文獻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