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教育
托兒所
區:
馬公市
東衛里
教育
時:
1978
(民國67年)
時:
戰後時期
戒嚴期
教育
───
馬公市托兒所東衛班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早期
東衛里
就斷斷續續的辦理過農忙
托兒所
,
民國66年
(1977)
以後,
馬公市公所
才利用臺灣省
社區發展
長期計畫的經費,委託
福華幼稚園
的林喜信修女負責,正式在
東衛
、
烏崁
、
菜園
、
石泉
等拖成立
托兒所
。
東衛社區
托兒所
成立淡
民國67年
(1978)
利用
東衛里
15號的社區活動中心來當托育場所。
-
東衛社區
托兒所
創設初期,每一上午由
福華幼稚園
派保育員陳美滿到
東衛
負責所務,下午再回到福華工作(
民國68年
曾去師專進修)。當時收托的學生以
東衛社區
的孩童為主,但是因為陳美滿是
沙港
人,所以也會帶一些鄰居的小孩來
東衛
上
托兒所
;一開始只有一個混齡班,大約30多人,後來收托人數陸續增加才擴充為兩班(中班、小班各1班),收托學童最多時有62人,到
民國72年
(1983)
還有40多人。有些小朋友的弟妹也會因為沒人照顧而跟隨兄緝來借寄一兩天,又都是混齡班,施教柏當困難。
-
起先
東衛
托兒所
只有半日托,早上由保育員到現在的
東衛
超市前,把學童集合好之後再一起帶到
托兒所
。活動由8時30分開始,先讓小朋友在室外做一些晨間活動,或是放音樂給他們自己玩一會再升旗;因為當時國民的衛生習慣還不太好,所以每天都要檢查孩子們的指甲、衛生紙、手柏等,再進行一些認知性、語文性及韻律性活動,到11時左右就準備放學。每週星期三都有所外活動,由
天主教
的修女開娃娃車,載小朋友到福華或
馬公
,做一些城鄉交流。當時
福華幼稚園
的學生人數很多(800多人),而且
天主教
也比較有資源,
托兒所
的點心、器材都由福華提供,設備方面也不差。
托兒所
的學費從最早的300元慢慢增加到500元,所收的錢都交回福華統一運用;和鎮公所之間只有固定申報補助款或衛生所要健康檢查之類的互動(透過里幹事辦理),偶而也會請社區提供支援。
-
民國72年
(1983)
10月3日,
東衛社區
托兒所
改由社區理事會接辨(當時的理事長是蔡由命),陳美滿歸建
福華幼稚園
,改由温美齡擔任保育員,後來又陸續增加謝淑燕、許秀珍及蔡秀蓉等師資。
民國76年
(1987)
9月分為大、中、小3班,收托學童人數也從六十人增加到八、九十人,並試辦全日托(最早大概只有1/3的學童參加)。幼童來源有八、九成來自
東衛社區
,也有一些
石泉
、
馬公
、
大城北
、
西衛
、
安宅
、
鼎灣
的學童,比較遠的學童都由溫老師騎車(後來改為開車)接送;家長的職業以工人、
海二廠
、公務人員為主。收托場所仍然是借用
東衛社區活動中心
(
東衛里
15號),第一節各班一起上課,第二節大班才到隔壁的辦公室去上課,到新的活動中心(
東衛里
27-6號)蓋好之後,把原來的辦公室改成大班的教室,各班才有獨立上課的空間,律動課則在活動中心前的大廣場。
托兒所
的經費改由社區理事會自理,縣政府也有補助,所有的開銷及老師的薪資,每年都要提交報表給社區理事會。
民國84年
(1995)
,市公所將各社區
托兒所
全部收回經營;
民國85年
(1996)
7月完成納編,並且在市公所北側興建了
馬公市
托兒所
示範班,來提昇教保的品質(同年9月落成啟用)。但是因為示範班的場地有限,
東衛
、
石泉
、慈光及
西衛
等4所
托兒所
的幼童,仍然暫時留在原來的社區
托兒所
上課;後來市公所又向國有財局申請無償撥用
馬公市
東衛
段一五○九號土地,做為興建
馬公市
托兒所
東衛
班的用地(面積約558坪)。到
民國90年
(2001)
11月,
東衛
班落成啟用之後(照片3-2),各社區的
托兒所
才都撤銷,把幼童全部撥到
東衛
班上課。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8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1-22。知識更新|2025-01-2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八輯東衛里安宅里
|
第42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陳善社存養堂:菓葉村鸞堂的創始
|
菓葉村
|
鸞堂
意心社訓善堂:鎖管港鸞堂的創始
|
鎖港里
|
鸞堂
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
|
講美村
|
通訊
白沙基督長老教會
|
戒嚴期
|
赤崁村
|
基督教
講美基督教堂
|
戒嚴期
|
講美村
|
基督教
澎湖縣立游泳館
|
城北村
|
運動設施
至善社學禮堂:大案山鸞堂的創始
|
案山里
|
鸞堂
戰後初期之林業
|
戒嚴期
|
造林政策
湖西鄉日治時期之林業
|
日治時期
|
湖西鄉
|
造林政策
湖西漁業發展
|
湖西鄉
|
漁業發展
岐頭郭氏宗祠
|
岐頭村
|
家廟宗祠
岐頭陳家宗祠
|
岐頭村
|
家廟宗祠
鳳儀宮
|
乾隆
|
岐頭村
|
王爺廟
岐頭漁港
|
岐頭村
|
漁港碼頭
眾安寺
|
戒嚴期
|
港子村
|
佛廟
保定宮
|
港子村
|
關帝廟
鎮海國中
|
戒嚴期
|
鎮海村
|
國中
永安橋
|
清領時期
|
中屯村
|
橋樑
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
|
講美村
|
通訊
中屯國小
|
日治時期
|
中屯村
|
國小
平台知識總數
7,76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