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鰆流刺網漁業及曳繩釣漁業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烏崁很早就有鰆流刺網,到大正年間大約有13艘漁船在從事這項漁業。漁場在龍門(屬於今湖西鄉)到鎖港之間,離岸約200公尺以上,水深約12到30公尺的海域;漁期在農曆11月到翌年1月之間,以12月為盛漁期,但是每個月最多只能出海6天,風浪強時不能作業時就改去從事曳繩釣。作業時一艘船搭載5到6名漁夫,在日落時帶著60片網出海(在船上把網片連結起來);到達漁場依潮水的強弱及風向下好漁網之後,漁船就在旁邊隨著潮水漂流,有魚上網時立刻拉起那一段漁網取魚,再將網具重新投入海中,到凌晨才回港。漁獲好的時候每組一晚有250台斤左右,漁獲上岸後立刻到鎖管港漁市場(或直接到馬公市場)販賣。
-
到大正末年又引進了鰆曳繩釣,當時就有15艘船加入這項漁業。漁場在龍門查母嶼之間,水深約12到24公尺,底質為沙質及珊瑚礁的海域。漁期在農曆12月初到翌年2月底之間,以12月為盛漁期,一個月通常可以出海7到8天。作業時一艘漁船搭載兩名漁夫,約在下午3時出海;到達漁場後,就一面划船前進,一面放下假餌鉤及釣鉤釣土魠魚及疏齒魚;到日落時才回港,漁獲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有100台斤以上(上引書1932:103-106)。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九輯(興仁里烏崁里
知識建檔|2024-11-2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