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燭臺  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上鼎灣社弟子洪網喜助燭臺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光緒年<上鼎灣社弟子洪網喜助>燭臺
-
許家村舊社區活動中心命名為銀漢堂,曾為港元寺2000年改建時之行臺。銀漢堂的角落有乙對被棄置的木製燭臺,燭臺上殘留臘跡,亦佈滿胡蜂的土窩。燭臺落款:一為「光緒庚寅年孟夏月吉旦」;一為「上鼎灣社弟子洪網喜助」。
-
乾隆中期,《澎湖紀略》記載:「鼎灣澳上鼎灣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一里)、下鼎灣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港底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沙港頭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三里)、港仔尾社(距廳治陸路八里)、鼎灣頭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三里)、水窟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土地公前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潭邊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光緒末年,《澎湖廳志》則記載:「鼎灣澳鼎灣社(距廳治陸路十里)、西寮社(陸路十里)、中寮社(陸路十里)、潭邊社(陸路九里)、港仔尾社(陸路七里)、水窟社(陸路十二里)、土地公前社(陸路十三里)、沙港社(陸路十三里)、港底社(陸路九里)」。
-
比對以上兩則清代澎湖方志的記載與相對里程數,西寮社應為鼎灣頭社中寮社上鼎灣社鼎灣社則為下鼎灣社。二次戰後,中寮與西寮合併為中西村。然依據蔡光庭老師的研究,今日的中西村並無洪姓居民,鼎灣村則以的洪姓為大姓。其次,清代的港仔尾社為今日的許家村許家村鼎灣村素為友好,兩村宮廟往來逾兩百年以上。鼎灣村開帝殿即保存乾隆乙巳年(1785),由「港仔尾社許連生」所獻的「參贊化育」匾,兩村也於元宵後都有聯合遶境鎮符的習俗。許家村中西村的宮廟則素無往來。
-
此燭臺標示著光緒庚寅年(1890)上鼎灣社弟子洪網所捐獻,然自道光以後,上鼎灣社已更名為中寮,光緒年間的洪網仍自稱上鼎灣社,由此可知一地的地名對生活於其間的居民是同時並存。其次,洪網居住於上鼎灣社,當時的上鼎灣社應包括今日鼎灣村的一部份。第三,許家村港元寺於清代光緒庚寅年應有改建之舉,洪網乃捐獻此燭臺祝賀廟宇落成。
-
許家村鼎灣村的交陪關係,從清代乾隆的匾額、光緒年間的燭臺,二次戰後不論是鼎灣村開帝殿、永安宮改建,抑或許家村真靈殿港元寺重修,兩村互贈匾額祭祀器物,兩百餘年來兩村友誼歷久不衰。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5-01
修正建議回報


影像分類:燭臺  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