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湖西鄉製磚業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澎湖的磚窯業最早是由日本人在馬公開設的,地點在馬公水蛙窟(北市場西北),而澎湖居民經營磚窯業則大多分佈在湖西鄉。尤其在民國60年後,新式房舍需求量大,增澎湖人多改用紅磚取代舊式建材,紅磚需求量激增,磚窯業因而順應時代趨勢而蓬勃發展。當時湖西鄉有四座磚窯廠,一座為登窯,位於西溪村;一座為隧道窯,位於林投村;另兩座為八卦窯,分位於西溪村尖山村。但也因環境變遷而逐漸沒落,目前這磚窯均為停業狀態或拆除,惟紅羅村磚廠雖停業仍保留磚廠的全貌。
-
位於紅羅村55-1號的「澎湖磚廠」屬於「登窯」,亦稱為「階梯窯」,窯幾已傾斜的方式建築,以利此種窯體的作業,整座窯用紅磚砌成,總共有三座登窯,北邊的那條窯總共有十五間窯室,南邊的兩條窯共有十七間窯室,窯室上方彎曲的部分及拱門用圓弓磚砌成,最前方為燃燒室,是起火燒窯的地方。每間窯室佔地十二至十五坪,整座窯廠規模之大確有可觀。中間是主要的窯室,寬約十尺,高約七、八尺,粗胚就百在窯室裡燒成紅磚,最後才是排煙的煙囪。高聳的煙囪直入雲霄,頗為壯觀。
-
燒磚的過程:
-
(一)製土:這一定要篩除乾淨的,如果在磚內留下一些砂石雜質,會在燒製過程產生縫隙產生而導致磚塊龜裂。
-
(二)成形:胚磚需風乾兩三天才能送進窯場。
-
(三)燒磚:一個窯室大約可排三萬塊胚磚。
-
(四)冷卻:胚磚燒成紅磚後必須冷卻七到十天才能開窯。
-
除磚窯之外,空心磚也是澎湖相當普遍的建材,早期民宅增建的廚房、衛浴、車庫,或是農用的牛稠、豬圈、棧間,社區公共空間的圍牆,都大量運用空心磚。位於林投村南方的沙灘上。
-
民國六十年代,因應水泥建材的普及,空心磚取代傳統的硓石古石與武玄岩,在需求量大增之下,許多空心磚廠如雨後春筍的設立。外型方正、尺寸工整,施工簡便容易,是空心磚業的優勢。到了1980年代,除了傳統農園建築外,各地的空心磚幾乎完全取代了硓石古石的建材角色,使得澎湖各地,尤其是鄉間的景緻為之一變。後來因紅磚與鋼筯水泥逐漸普及,新建的民宅多將廚浴空間設計在屋子裡,農用建築則隨著農業衰退而慢慢廢棄,使得空心磚的銷售量銳減,製造工廠也逐漸減少,成為一項沒落的夕陽工業。
-
目前湖西仍然有一間空心磚業者有營業,但因空心磚市場逐漸縮小,且工作費時費力,雖然有許多婦女到工廠打工,但在時代的變遷下,空心磚業者能否維持傳統的經營下去,仍需時間來檢驗。
-
資訊引用|《湖西鄉志》
知識建檔|2017-11-25。知識更新|2024-11-1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